校园足球热劲足 仍面临多重挑战
在刚刚闭幕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冠军杯赛南昌分区赛的赛场上,一群“00后”足球女将在绿茵场上奋力拼搏、英姿飒爽,在她们身上,看见了校园足球希望之光。然而中国校园足球的全面推广与发展,在思想观念、人员配置、硬件设施等诸多瓶颈待解。
发展校园足球 各地热劲加大
按照3月份公布的《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的规划目标,到2025年全国将建成5万所足球特色学校,在校生达5000万人。各地对校园足球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群众关注和参与,企业支持力度越来越大。
全国校园足球冠军杯赛、全国青少年足球夏令营、“谁是球王”争霸赛等诸多赛事开展得如火如荼。
全国校园足球冠军杯赛组委会秘书长王文宜介绍:“今年开始,冠军杯赛与夏令营竞赛活动一并被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列为选拔性赛事,推荐出校园足球优秀球员进入足球职业化青训体系中,成为与中国职业足球体系接轨的具体尝试。”
同时,校园足球得到了一些地方和学校的积极响应。沈阳市将规划足球产业基地、开发足球公园等项目,在已有的30余个笼式足球场地基础上,利用浑河两岸25公里区域,投入4000万元增建笼式足球场100个。
南昌市红谷滩区以“一校一特色,一生一特长”为方向,把校园足球项目列入发展重点,将开发5块5-7人制夜光球场,打造青少年足球培训基地;成立足球协会,聘请专业足球教练对区属学校体育教师进行培训。
面临多重挑战 普及待破瓶颈
参加此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冠军杯赛的广州队“80后”主帅钱潇敏告诉记者,校园足球迎来春天,但足球教育仍面临多重挑战。
首先受传统观念制约。钱潇敏说:“我遇到很多家长都在孩子一、二年级时愿意培养孩子学习足球的兴趣,高年级便为了学业让孩子中断训练,这对足球人才的发掘与培养带来了极大阻力,容易导致人才断层。”
其次教练人才缺乏。钱潇敏说,在广州,所谓足球教练,也大都是非足球专业的体育老师。参加这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冠军杯赛江西代表队教练喻俊华介绍:“作为足球运动的普及,非专业的教练还可以承担,但到了提高阶段,还需要专业的指导。”他说,目前一些校园足球发展的实际情况是一名教练要带2-3支队伍才能开展梯队人才建设,但正常的情况是一支球队需要保证1-2名教练员。
最后硬件设施匮乏。随着城市的发展,老城区学校新建足球场已经没有空间。广州市小港西路小学女足队员告诉记者,她们平时在篮球场上进行训练,来到真草皮铺就的足球场比赛反而会觉得不适应。
破障发力 劲吹“东风”
要使校园足球得到有效推广,首先应转变观念。钱潇敏认为,必须让家长看到孩子专业踢球的出路,建议在升学阶段以足球特长生招生的方式,降低一些重点学校的入校门槛;并引入第三方机构对符合条件的学生进行公平、公正的筛选。
部分足球教师表示,目前多是凭借自己的兴趣开展校园足球训练。要探索建立完善的足球教育人才激励机制,将会给校园足球的发展推广带来助力。
针对校园足球师资缺乏的现象,一些地区开始试行以下两种措施:一是地方足协组织现有体育教师、足球体育教练进行系统培训,提升教学水平;二是通过聘请专业足球教练、退役足球运动员等渠道,吸收引进社会足球人才资源充实校园足球师资力量。
同时,各地可因地制宜建设足球场,充分利用城市和乡村的荒地、闲置地、人防工程等,建设一批简易实用的非标准足球场,为校园足球的发展提供更多平台。 (记者陈毓珊、周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