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垚烽:“根叔”离任,19处遗憾谁来抚平?
日前,教育部发布消息称,因年龄原因,李培根不再担任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其职由原东北大学校长丁烈云接任。据《新京报》报道,李培根在近13分钟的离任演说中,共提及19处“遗憾”,一些师生不无动容,有些甚至眼中含泪。(4月1日《新京报》)
任职校长9年,李培根不仅在华科留下了深深的个人烙印,而且对整个高校界亦是影响深远。在他之前,大学校长给人的感觉往往是神秘、古板,但自从“李氏演讲”视频在网络上流传开后,一方面公众开始关注起大学里的个性校长,同时,校长们也日渐注意起自身形象、风格的塑造。从鄙视“为升官发财上大学”的复旦校长杨玉良到作神曲、说雷语的北大校长周其凤,再到“跑调都要唱”的南昌大学校领导……一时间,个性校长层出不穷。
正因如此,当“根叔”离任的消息一经传播,才会在网上线下迅速汇聚起那么多怀念与不舍。应该说,这种心情完全可以理解,但由此就对“后李培根时代”无所适从甚至忧心忡忡却大可不必。毕竟,作为兼容并包的大学,本来就应该有各种不同个性的校长,亲民和善固然是一种美德,严谨不苟也未尝不是一种优秀的品质,千篇一律的“李氏作风”并不一定就是好事。事实上,相比纠结于新校长是否会继承“根叔”的管理风格,不如好好思量一下,李留下的19处遗憾该由谁来抚平?如何解决?
根据报道,李培根离任演说中所提及的“遗憾”,包括一些学科发展未能尽如人意外,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没有明显缩短,多数学生也未能脱离类似“教育生产线”的培养模式等。这其中,既有李自身的原因,比如在自由、良知被某些僵化意识所遮蔽时,仍不闻不问,“即便对于希望有一点涂鸦自由的学生们,我也没有公开发出任何声音”,但更多的还是一种传统惯性使然,而其背后则是各种经年难改的体制积弊在作祟。
就拿“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没有明显缩短”来说吧,众所周知,如今师生间的距离之所以越来越远,一方面固然在于扩招后学生激增,老师认不过来,但另一方面也与目前高校的考评体系有关。由于诸如职称评定、工资奖励多与教师的科研成绩挂钩,却很少顾忌课堂因素——哪怕课上得再好,再受学生欢迎,没有足够的论文数仍将被“一票否决”,这就难免令越来越多的老师扎进书斋埋头做学问,而对授课持敷衍态度。
问题是,面对体制积弊,作为校长就可以听之任之吗?事实上,对于缩短“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其他高校不乏成功经验。比如浙江大学就通过向坚持给本科生上课的教师颁发100万元“心平奖教金”的方式,激励老师和学生打成一片。对于同样财大气粗的华科来说,这应该不算难事吧?
人生总有遗憾,但有些遗憾却不该一任任遗留下去。能否解决几处“李氏遗憾”,既是“根叔”离任留下的未竟之问,同时也寄托着公众对于新校长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