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接受卡塔尔半岛电视台专访

10.01.2014  14:46

  日前,外交部长王毅在京接受卡塔尔半岛电视台专访。专访实录如下:

  一、您已结束对中东地区的首次访问。此次出访包括巴勒斯坦、以色列、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和沙特阿拉伯五个国家。您这次访问有什么目的,怎么评价访问成果?

   王毅: 这是我作为中国新一届政府的外长首次访问中东地区。此访有三个目的:一是传承友谊,二是深化合作,三是劝和促谈。

  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的友谊源远流长,两千年前的丝绸之路就把中国跟阿拉伯国家联系在一起。近代以来,中国也一贯坚定支持阿拉伯国家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事业。中国致力于把传统友谊传承发展下去。这次中东之行完全达到了这个目标,我切身感受到阿拉伯国家和人民对中国和中国人民所怀的友好情谊。

  中国致力于同地区国家深化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去年双边贸易额接近3000亿美元,中国已成为很多阿拉伯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据粗略统计,中国同地区国家的承包合同金额累计达到1200亿美元,为地区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做了大量投入,修了很多道路桥梁,建了很多工厂。这几年我们的直接投资也增长很快,现在已累计达到100亿美元,而且还在以非常快的速度增长。

  近期,中国召开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全面深化改革和开放的重要部署,这会给中国和地区国家合作带来新的重要机遇。中国将构建横跨亚欧大陆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同时构建从太平洋到印度洋的海上丝绸之路。我们在地图上可以看出,这两条丝绸之路的会合点就是在中东地区,这会为中国和地区国家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创造很好的机会和前景。我此访同阿拉伯国家领导人谈了很多合作的新思路和新途径,中国的高铁发展经验可以跟任何国家分享,中国愿意参与到地区国家铁路网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中,为地区国家和人民带来更多福祉和利益。

  中东多个热点问题都在变化中。我此访一个很重要目的就是要继续落实习近平主席就解决巴勒斯坦问题所提出的“四点主张”。另外,我还和各国领导人一起讨论了共同关心的叙利亚问题和伊朗核问题。中国愿意尽自己的力量,为地区实现和平稳定发挥更好的作用。总的看,此访达到了预期目标。

  我在访问阿尔及利亚时系统阐述了中国新一届政府对阿拉伯国家关系的政策,我们把它概括为“四个支持”,即支持阿拉伯国家走自己选择的道路,支持阿拉伯国家通过政治手段解决地区热点问题,支持阿拉伯国家与中国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支持阿拉伯国家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上发挥更大作用,维护好自身的正当权益。这是中国的最基本立场,也符合阿拉伯国家人民的愿望和根本利益。

  二、巴以双方已恢复和谈,但因为以色列扩建定居点等问题,中东和平进程遇到了很多障碍和挑战。中方怎么看待和平进程的未来?同时,中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唯一未加入“四方机制”的国家,中国会加入此机制吗?将在中东和平进程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王毅: 巴以问题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热点问题。这个问题一天得不到解决,中东和平就难以实现。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一直为解决这个问题发挥自身的作用。今年5月份,中国同期接待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两国领导人访华,习近平主席专门做了两国领导人工作,并提出解决巴以问题的“四点主张”,强调巴勒斯坦独立建国、巴以两国和平相处是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向,和平谈判是实现巴以和解的唯一现实途径,“土地换和平”等原则是推进中东和平进程的重要基础,国际支持是推进和平进程的必要保障。习主席提出的“四点主张”非常全面,得到了巴以双方和国际社会广泛和积极响应。

  此访中,我本着习主席的“四点主张”,与巴以双方进行了长时间会谈。通过跟双方接触,我有一个很深的印象,就是双方都强调和谈是唯一出路,都希望能够谈下去、谈出结果,也都认为现在是一个重要的机会。应当说,相互承认对方的存在权利,相互照顾对方的合理关切是推动和谈的正确途径。在巴以和谈中,要以理服人,不能以势压人。我对双方都明确讲,这块土地是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共同的家园。以色列已经建国60多年了,但巴勒斯坦的兄弟姐妹还在流离失所,还没有实现他们建国的合法权益,这是不公平的,也是不合理的,不应该再继续下去。所以我们支持建立以1967年边界为基础,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独立的巴勒斯坦国,之后巴以两国和平共处,这样中东和平就有了保障。我们将会继续朝这个方向努力。我相信,只要双方都能相向而行,国际社会大力支持,这次和谈还是有希望的。

  关于四方机制,第一,我们希望四方机制真正发挥作用,特别是在目前巴以和谈的关键时候。第二,中国持开放态度,如果四方机制希望中国参加,我们愿意参加。第三,即使中国不参加,也会以自己的方式推动巴以和谈。

  三、叙利亚问题也是个复杂问题,中国和俄罗斯曾三次否决叙利亚问题决议草案,引发巨大争议。叙利亚人民还在继续流血,中方怎么看待叙利亚问题的未来?叙利亚问题第二次日内瓦会议即将召开,中方会不会参加该会议,将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王毅: 你首先提到了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的投票,我要告诉阿拉伯朋友们,中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意识到自己对维护国际和平稳定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中国在安理会投票的态度是非常严肃、慎重的。我们判断的准则是:一要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及国际关系基本原则,特别是不干涉内政原则、大小国家一律平等。这是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小国家的安身立命之本。二要维护每一个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这是基本国际秩序。如果这条被打破,可能很多国家会感到不安全。三是要考虑能否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从这个地区的国家和人民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来考虑并做出判断。

  中方一贯主张叙利亚问题只能走政治解决道路,除此之外别无他路。叙利亚战火蔓延了三年时间,现在大家都意识到战争解决不了问题,暴力只能增加仇恨。所以越来越多的国家支持回到政治解决的轨道。

  为了开好第二次日内瓦会议,有大量事情需要做。当务之急是尽快停火止暴,不能想象双方一边坐下来开会,另一边还在打仗。同时,销毁叙化武进程不能停止,而要循序渐进地向前推进,以至完全彻底销毁叙一切化学武器。第二次日内瓦会议为政治解决叙问题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社会应为叙利亚双方坐下来谈判营造合适的环境和气氛。我们可以提建议甚至方案或设想,供叙利亚双方参考,但不能强加给他们。叙利亚问题最终还是要由叙利亚双方通过平等谈判找到解决办法。可以预计这个谈判不会很顺利,肯定充满曲折。但是方向已明确,就是要和谈,和谈的目标也定了,就是要贯彻执行第一次日内瓦会议公报。我们希望这个谈判不仅能谈起来,还要谈下去,哪怕多花一点时间也要保持谈判的势头。

   追问:中方会不会参加第二次日内瓦会议?

   王毅: 中方当然要参加,而且我们为举行第二次日内瓦会议作了大量推动工作,希望会议1月22日如期举行,并将在会议上发挥必要作用。

  四、埃及是第一个跟中国建交的阿拉伯和非洲国家,埃及前总统穆尔西上任第一个访问的国家是中国。但埃及政变后,局势持续动荡,中方怎么看待埃及的未来?

   王毅: 埃及是文明古国,是阿拉伯、非洲重要国家。中埃长期友好交往,埃及也为地区和平稳定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几年埃及国内出现了一些动荡,不仅不利于埃及自身的稳定和发展,也不利于埃及在地区发挥作用。中方认为,埃及处于政治和社会转型阶段,正在探索一条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我们对此表示理解和支持。埃及人民是伟大的人民,我们相信埃及人民完全有智慧、有能力找到一条对埃及有利、人民能够接受、符合该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最近形势正向积极方向发展,我们最近接待了埃及外长访华。我的印象是,埃及的自信心在恢复,愿更加积极地跟外界包括各个大国交往,这是很好的事情。希望埃及能够恢复稳定,实现发展,重新作为地区大国在本地区发挥作用。

  五、伊朗和美国关系有所缓和,伊核问题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但伊朗跟一些阿拉伯国家,特别是海湾国家的分歧越来越大,中国在与伊朗交往的同时如何平衡与海湾阿拉伯国家、特别是沙特的关系?

   王毅: 中方始终本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世界各国建立正常友好的关系。我们不仅和阿拉伯国家关系友好,也和伊朗保持正常的国家关系。关于伊朗核问题,中方立场非常明确和坚定。我们反对伊朗发展和拥有核武器,支持建立中东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区。我们也参与了伊朗核问题谈判进程。经过十年谈判,六国跟伊朗最近在日内瓦达成了第一个协议,迈出了和平解决伊朗核问题的第一步,来之不易。这虽然是初步协议,但已对伊朗核计划进行了必要限制,解决了国际社会最紧迫的关切。关键是落实好这份协议,这六个月对伊朗和其他方面都是考验和检验,看各方能否认真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同时还要抓住时机进一步谈判,达成全面、彻底解决伊朗核问题的最终协议,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对伊朗和本地区都有利。

  我们希望伊朗和海湾阿拉伯国家通过协商谈判解决矛盾。我们正在做这方面工作,相信伊朗和地区国家能够妥善解决分歧和矛盾,关系更融洽和睦。

  六、和平利用核能合作是一个很重要的领域,很多阿拉伯国家希与中方加强在该领域合作,何时能看到中国与一些阿拉伯国家开展这方面合作呢?

   王毅: 我们跟阿拉伯国家在和平利用核能方面的合作逐步开展,这是我们跟本地区国家互利合作的一个新领域,我们对此持积极态度。在这次访问中,我和阿尔及利亚、沙特都谈到这个问题,我们与有关国家此前也签署了有关协议,这方面合作前景广阔。

  追问:中国已经帮很多国家发射了卫星,但到目前为止还没为中东地区国家发射过。我们何时能看到中国卫星在中东地区出现?

   王毅: 如果阿拉伯国家希望中国帮助发射卫星,我们完全可以谈,希望我们在不远的将来实现这个目标。

  七、一些人认为,中国在中东地区发挥的作用大部分都是经济性的,中国如何加强发挥政治性作用?另外,我们也注意到,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对本地区的灾难、特别是对叙利亚难民和巴勒斯坦难民的人道主义援助似乎有限,对此如何解释?

   王毅: 我想这方面可能存在一些误解。中国对这个地区、特别是对阿拉伯国家不光是经济领域,在政治、安全、军事领域,我们都愿同各国开展互利合作。当然这其中有一个轻重缓急的安排,也有一个根据中国能力不断提高而持续扩大合作的过程。中国这几年和阿拉伯国家合作确实更侧重发展了经济合作。这是因为,我们始终认为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和基础。包括解决热点和政治上的问题,都需要靠经济发展,靠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阿拉伯国家也是一样,目前面临的最重要课题也是把自己发展起来,振兴经济。中国愿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继续提供帮助支持。此外,自2012年以来,中方先后六次向叙利亚人民、约旦、土耳其、黎巴嫩境内的叙难民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也会在政治领域发挥作用。今后,我们在中东地区发挥的政治作用只会越来越多,而不会相反。今年我们就接待了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两国领导人同期来访,在北京还承办了联合国支持巴以和平国际会议,习近平主席专门向联合国“声援巴勒斯坦人民国际日”纪念大会致贺电。我这次到中东访问专门召开了巴以和平人士座谈会,请双方有识之士坐在一起。我们提供一个平台,让大家相互发表意见,寻求更多共识,一起发出和平的声音。我觉得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这种工作如果持续做下去,和平的声音就越来越大,和平的力量也会逐渐增长,就会为双方和谈提供动力,施加积极影响。

  总之,中国这种全方位的作用会逐渐地、更多地被阿拉伯国家看到,得到阿拉伯国家的理解和支持。

  八、现在南苏丹形势复杂化了,中国是南苏丹友好国家,在南也有重要利益,立刻派了特使前往斡旋。请问中国在南苏丹问题上持何立场,能发挥什么作用?

   王毅: 我们确实非常关注南苏丹的情况。南苏丹是一个新生的国家,百废待兴,最重要的就是稳定和发展,把国家真正建设好,这才符合南苏丹各民族的根本利益。如果各方冲突,最后受到损害的是全体南苏丹人民,这绝对不符合南苏丹利益。冲突发生后,我们不断在国际上呼吁,派特使参与调解进程,积极支持伊加特国家的斡旋。

  中方立场可以概括为四点。第一是立即停火止暴,进行和谈,维护当地的法制和秩序。第二是尽快开启包容性政治对话进程,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第三是国际社会应加大劝和促谈努力,推动双方坐下来认真进行和谈。第四是缓解南苏丹人道主义局势。大量平民被卷入战火,他们的人身安全和生命财产都受到威胁,国际社会应该尽可能给予支持和帮助。同时,我们希望也相信,南苏丹政府能够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护好当地中国公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九、您是亚洲问题专家。最近中国划设了东海防空识别区,引起各方关注。中方如何看待亚太地区未来的和平与稳定?特别是在美国战略重心从中东调整到亚太之后?

   王毅: 我首先要讲的是,亚洲地区总体上是和平、充满希望的,各国间能友好相处,地区经济保持着快速发展和良好势头。从全球看,亚洲、特别是东亚发展最快,潜力也最大。至于这个地区存在的一些历史遗留问题,都在通过和平谈判寻求解决的过程中。当然,我们知道,美国在这个地区有传统影响,也有现实利益。我们觉得这很正常,因为美国也是一个亚太大国。中方尊重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正当利益,希望美方在地区事务中更多发挥建设性作用。习近平主席就曾公开讲,太平洋之宽完全可以容纳中美两个国家的共同发展。今年6月份,习近平主席和奥巴马总统在加利福尼亚的安纳伯格庄园专门举行了会晤,双方就广泛议题非常深入地交换了意见,形成了许多共识。特别是习主席提出中美双方要建立新型大国关系,奥巴马总统欣然接受。习主席表示,新型大国关系有三个特征,第一是不冲突、不对抗,第二是相互尊重,第三是合作共赢。美方也完全接受。我们根据两国元首达成的共识,不断落实和推进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这个新型大国关系首先就是从亚洲地区做起。希望中美双方在亚洲事务中加强沟通与协调,寻找更多共同点,开展更多合作,真正在这个地区形成良性互动。这不仅符合中美双方利益,也有利于地区所有国家。

  至于你提到的东海防空识别区,其实这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因为已经有几十个国家都设立了防空识别区,有的国家设得很早,比如日本1969年就设立了。我们周边的韩国和印度也设立了防空识别区。我们现在设立防空识别区完全是中国的正当权利,完全符合国际法和国际惯例。而且,防空识别区不是领空,更不是禁飞区,也不改变所涉及空域的法律地位,不影响根据《国际法》的航行自由。我们实行了一段时间,确实很平静,没有哪个民航的航班受到了影响。回头看,前一段时间,日本和美国的反应是过度的。中国有句话,不能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大家都是平等的。中国现在才设,有的国家早就设立了,还对我们提出各种各样的批评、甚至指责,这是不公平的。各国设立防空识别区的细节确实不完全一致,因为国际上对此没有明确的法律规范。如果说对一些具体做法有疑问,我们可以坐下来谈,可以进行沟通,但完全没有必要像日本这样焦躁不安,甚至不断对中国进行无端指责。

  实际上,日本的做法可能还有其他的目的,可能是要制造一些中日间的人为紧张。这样,日本领导人在国内能够推行自己那套想法,就是摆脱二战后对日本的各种束缚。我们看到,日本近期在加快重整军备,这确实值得我们关注。特别是,在日本的当权者对过去的侵略历史还没有正确认识的情况下,日本加快重整军备不得不引起周边各国及国际社会的警惕。

  最近,日本首相安倍不顾各国人民反对参拜了靖国神社。这个神社是当年鼓吹军国主义对外侵略的象征,时至今日,靖国神社内的陈列内容仍然宣扬当年的侵略是正确的,特别是这个神社现在还供奉着远东国际法庭审判的十四名甲级战犯。在这种情况下安倍首相还执意去参拜,甚至把这些战犯视为“英灵”,这就跨越了人类良知的底线,也完全超出日本国内问题的范畴。实际上是要美化当年的对外侵略,企图挑战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正义审判,挑战根据二战结果建立的战后秩序,我们担心会把日本引到一个危险的方向去。历史教训需要汲取。国际社会都应高度关注。我们不能允许开历史倒车,也不能允许走回头路。当年,德国法西斯在欧洲,日本军国主义在亚洲,仅中国就因日本侵略死伤了3500万人,财产损失更是不计其数。而中华民族是一个很宽容的民族,我们不仅放弃了战争索赔,还教育我们的民众,日本人民也是军国主义的受害者,责任在军国主义分子,换句话说就是供奉在靖国神社的甲级战犯。他们是必须对侵略战争承担责任的人。现在日本领导人居然去参拜这些甲级战犯,不仅中国人民不能接受,国际社会也不可能接受。这种事情如果搬到欧洲去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只有认真清算过去,才能真正开辟未来;只有坚持和平的走向,才能重新获得邻国信任。我们希望,日本领导人应能懂得这一最基本的道理,应当尊重人类良知和国际公理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