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三问:收入与经济增长怎样同步

17.03.2014  16:35

  【两会声音回放】

  收入是民生之源。要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努力缩小收入差距。健全企业职工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推进工资集体协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在事业单位逐步推行绩效工资,健全医务人员等适应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增长机制。多渠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不断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使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广大人民群众普遍感受到得实惠。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我们之所以把经济增长率定在7.5%左右,考虑的还是保就业、惠民生、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我们更注重的是数字背后的民生、增长背后的就业。

  ——李克强总理答记者问

  一问 为何有人觉得收入没同步

  收入分配制度还须更公平

  记者:《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的目标是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近年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但不少老百姓认为,国家富了自己的钱袋子并没有鼓起来,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国务院参事汤敏:经济高速发展,但不一定每个人都能感觉到自己富有了。

  一些老百姓觉得钱袋子没鼓起来,主要是因为现有收入分配制度公平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并且由于房价快速上涨,通货膨胀压力都会使老百姓觉得收入增长还不够给力。

  同时,居民收入和经济发展同步并不意味着每个人的收入增长都能够同步。国家政策所要保证的是大多数人的同步,特别是低收入人群的收入要增长得更快一些。

  记者:物价、房价、通货膨胀等压力一直存在,在这样的压力下,如何实现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

  汤敏:过高的通货膨胀不利于经济发展,需要抑制。但通货膨胀一点也没有,这也是不可能的。在我国,通货膨胀率维持在3%是一个合理的水平,合理的通货膨胀不但有利于经济增长,也有利于收入分配的调整。

  总体说来,收入增长,要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政府保基本、促公平。政府应该加大对低收入群体、西部地区、农村地区的财政投入;抓好就业问题,以就业保收入。

  二问 收入分配如何更公平

  完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提高低收入者收入

  记者:《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多渠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不断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在良性运作社会中,高、中、低收入者占怎样的比重?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何意义?

  汤敏:从宏观层面看,在一个稳定的社会中,收入分布应该是橄榄型的。中等收入者占大多数,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占少数。

  除了从社会公平的角度要扩大中等收入人群的规模外,中等收入人群还是在满足温饱需求之后有更高物质、精神需求的人群。扩大中等收入者,对于社会的稳定非常重要。此外,对于拉动消费的多样化意义重大。

  记者:收入是民生之源,收入公平关乎百姓幸福与尊严。如何保障收入分配公平?

  广西人社厅厅长蒋明红:目前,广西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职工工资收入并保障收入分配公平:

  首先,将《广西壮族自治区工资集体协商条例》列入了2014年立法项目,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

  其次,调整全区最低工资标准,保证弱势群体最基本生活;拟定并发布全区企业工资指导线,加强收入分配宏观调控,完善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最后,加强对企业执行劳动标准情况的指导,认真落实各项劳动标准制度。

  湖北人社厅副厅长陈金刚:湖北按照“提低、扩中、调高、保支付”的思路,推进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制度建设:

  提高低收入者职工收入水平,特别要努力提高一线职工的收入水平;完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建立健全有效、规范的工资决定机制和增长机制。加强对过高收入行业的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发挥政府监督指导作用。


让协商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培育‘赣事’好商量品牌,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政协新闻网
解决烦心事 笑迎高铁来
● 本报记者 熊灵 通讯员 曾志明 谢建春 政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