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报:严防死守不可逾越的红线
严防死守不可逾越的红线
江西省水利厅厅长 孙晓山
习总书记强调,人命关天,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必须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各级水利部门必须下决心保证“不可逾越的红线”成为安全生产的目标。这既是生命线,也是高压线,更是责任线,务必严防死守。
坚守这条红线 必须认清严峻形势
近几年,江西省水利安全生产工作虽然保持了平稳势态,但决不能大意。江西是水利大省,山塘、水库众多,工程欠账多,老化失修严重,在气候变化加剧的情况下防汛仍然是心腹之患,是第一要务。大规模水利建设与技术力量短缺的矛盾,使安全生产压力加剧。从今年上半年发生的几起事故看,农村民营水电站施工现场“三高”作业,水库大坝、涵管、隧洞、围堰以及泄洪建筑物仍然是安全生产的薄弱环节。
上述隐患存在的主要原因,一是各级干部和职工思想认识、安全意识不到位,存在侥幸麻痹思想。二是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规章制度形同虚设。三是防汛检查、打非治违不彻底,有的流于形式。四是安全基础不扎实,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滞后。五是监督管理不力,监理和质监等专业监督履职不到位。要坚守这条红线,必须科学研判安全生产形势,着力突破薄弱环节。
坚守这条红线 必须在预防和治本上下功夫
隐患险于事故,防范胜过救灾。多年实践证明,只有感悟不到的隐患,没有预防不到的事故。抓安全生产必须坚持思想上“安全第一”、落实中“预防为主”、行动时“综合治理”的原则,始终牢记预防为先,切实做到“关口前移,重心下移”,认真搞好隐患排查和整改,防患于未然,解危于未发。始终坚持治本为重,建立和落实安全责任,创新监管方式,完善规章制度,加大科技投入,实现精细化管理。不在预防和治本上下足功夫,必将收获“不发生事故属偶然,发生事故是必然”的恶果。
坚守这条红线 必须筑牢安全生产基础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础、基层、基本功是安全生产工作的根基与柱石,是安全监督活动的支撑点和落脚点。筑牢基础,必须完善法规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方面要针对安全生产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突出问题,建立制度体系。另一方面,要适应新形势需要,适时修订,保持制度、机制的活力。筑牢基础,必须强化安全教育,每个人都是安全生产的参与者、受益者,也可能是事故的肇事者、受害者,普及安全生产知识,增强全体职工的安全意识,就能群策群力,众志成城;筑牢基础,加大科技投入,就能提升第一生产力,提升安全保障力。“老虎也有打盹儿的时候”,抓安全要靠人防也要靠技防,决不能“要钱不要命”。实践证明,只要长期坚持软硬兼施,“三基”并重,安全生产必定稳定向好,反之安全生产红灯势必亮起来。
坚守这条红线 必须铁腕推进“打非治违”
事故多是人祸,多源于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和违章作业。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和违章作业是安全生产的痼疾,要遏制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坚守这条红线,必须铁腕推进“打非治违”。“打非治违”是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的一项重点工作,也是实现标本兼治的有效抓手。对屡禁难止的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必须下猛药、出狠招。例如现在水利招投标市场的围标、挂靠以及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的无证上岗等现象,必须从机制体制上着手解决,从源头上清除安全生产隐患。“打非治违”要敢于动真碰硬,严格执法。违法违规现象的背后是利益驱动,必须通过严格执法,提高违法违规成本。当前,“打非治违”还存在死角、漏洞和盲区,要有针对性地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实施精确打击。实践证明,“打非治违”重视了、真抓了、落实了,效果就会非常明显,事故就会大大降低,红线才能守住。
坚守这条红线 必须严格问责“不放过”
安全红线是人民群众的生命线、保护线,也是各级领导的高压线,责任线。坚守这条红线,必须严格问责。坚持零容忍、严追究,逾越红线,必受严惩。一方面对隐患排查整改、打非治违不力的单位和责任人,要按照“四个一律”的要求,坚持“不整改视同事故”进行问责。另一方面对事故查处要按照“四不放过”要求彻查严办,让企业负责人和政府监管人员在高压线面前,始终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战战兢兢。只有警示高悬,才能履职尽责,查治隐患,堵塞漏洞;只有让失职渎职者付出应有的代价,切实产生切肤之痛,才能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痛定思痛,举一反三,奋起直追。
世间万物,生命最宝贵,安全大过天。保障生命安全是人民幸福的基本要求,也是水利改革发展稳定的基本前提。安全生产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水利行业防汛是第一要务,安全是第一职责,一把手要切实履行“一岗双责”,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理念,坚持领导抓、抓领导,坚持长期抓、抓反复,才能保持安全生产稳定向好。只有坚守水资源和安全生产“四条红线”,才能保证水利梦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