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水惠民生——江西新干水利建设扫描
农业是根,水利是脉。2011年中央1号文件出台以来,新干水利人坚持“治水保民安,兴水惠民生”战略,按照抓项目、增后劲,强水利、促发展,防大汛、保民生的水利工作思路,采取“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支队伍、一抓到底”的项目建设管理责任制等有效措施,留住水、连通水、用活水,把水利建设的过程,变成为改善民生福祉的过程,全力打好“民生水利建设战役”。
统计显示,2011—2012年间,全县水利建设投入2.78亿元,已完成小(2)型以上水库除险加固62座,建成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4.83万亩,建成千吨万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0处,整治山塘345座,完成沂江联圩5.98公里出口河段的治理等民生水利工程建设。
2013年,新干县紧紧把握国家加大水利投入的大好机遇,继续保持高投入态势,投入1.64亿元持续推进小农水重点县项目、三湖联圩袁河堤除险加固工程、溧江河与湄湘河两个中小河流治理工程等8大重点水利项目35个工程建设。一张由全县上下齐心绘制的水利新画卷已跃然展现,成为助力全县农业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的有力支撑。
加固堤防圆百姓防汛保平安之梦
江仔口,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堤防名字,在新干县却是家喻户晓。这条长不足9公里的单薄堤防承载着人们太多的沉痛记忆。它位于新干县西面界河——金滩溪下游尾端。金滩溪堤向北延伸与袁河堤连成一体,再折东向接赣江西堤,成U型联圩之势,称之为“三湖联圩”,圩堤全长78.98公里,保护着10.79万亩耕地及界埠、荷浦、三湖以及樟树市洲上等乡镇10.69万人的重点堤防。
1989、1994年,金滩溪堤曾两次于荷浦乡张家坊村江仔口处溃决,当地百姓被迫举家迁移。如今,多年远离水患的梦想将成为现实。
据悉,今后5年,南起荷浦乡洋梅闸、北至三湖镇砚洲与樟树交界处的金滩溪堤、袁河堤24.456公里堤段,将迎来史上最大规模的集中除险加固。该工程作为全省五河治理重点工程之一,国家将投入1.069亿元,全面解决堤防单薄、渗漏、迎流顶冲、河岸坍塌等痼疾。
2013年7月20日,投资2601万元、加固堤长3.05公里的首期工程破土动工,自此拉开了大规模加固堤防的序幕。
近日,笔者来到袁河堤砚洲堤段,切实感受到了火热的建设场面。自樟树市交界处往南上溯约800米的临水岸上,十几个工人师傅正紧张地铺筑着厚约50公分的鲜块石。一条状如巨盘的块石堆组成的绳索将弯延曲折的河岸牢牢缠护,从此河岸有了护身的“铠甲”。
2013年11月25日,江西省五河治理项目部再次下达了三湖联圩金滩溪堤、袁河堤总额为4000万元的二期投资计划。据三湖联圩防洪工程管理局兼该工程二级项目部负责人聂天初介绍说,目前正抓紧开展二期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争取2014年5月底全面完工,努力圆圩区百姓防汛保平安之梦。
“小农水”建设全面铺开
冬日里,笔者来到距新干县城东北方向约50华里处的大洋洲镇甘泉、湖头等村上万亩农田里,挖机穿梭田间地头平整土地,修筑田埂,新一轮“小农水”建设全面铺开。
其实,这里的“小农水”工程建设刚开始并不顺利,项目区大洋洲镇湖西村出现了“梗阻”——群众不让施工。据湖西村副主任杨桂军介绍说,群众对这样的田间工程建设有所顾虑。
2013年11月4日,新干县水利局主要负责人来到现场了解情况,他对项目部只交代了一件事:“先做,弄出样板来,群众看到成效后一定会支持我们的。”
之后,该项目部负责人坐镇湖西,督办样板工程建设。一周时间过去了,一个足有10亩大的样板工程清晰呈现在人们的眼前,田块方格有矩、高低一致,机耕道宽敞平坦,特别是U型槽铺设的田间渠道顺畅笔直,令前来观看的群众拍手称好。“不晓得能搞得这么好,是我们错想了。”村民张桂如的话引来群众的一片附和。群众的心结解开了,项目建设也随之顺利铺开。
据了解,2013年是新干县实施“小农水”重点县的第三个年头,总投资3463.70万元,涉及袁惠渠大型灌区新干片荷浦片区、中陵中型灌区甘泉片的3.94万亩农田的末级渠系改造。工程建成后,灌溉保证率上升到85%,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55以上,年新增节水能力163.5万立方米,新增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2.44万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0.3万吨,受益人口近2万人,人均增收141元。
而新干县前两年投资6738万元建成的4.83万亩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新增节水能力890万方,新增粮食65万公斤,七琴、潭丘、麦斜、溧江等地近3.8万人因此受益。
中小河流治理步伐加快
近两年来,新干县加快中小河流治理步伐,继2012年投入2821.49万元完成了沂江河出口5.98公里河段中小河流治理后,2013年再投5326.5万元启动了溧江河、湄湘河治理,并在治理过程中与城镇化建设相结合,既提高城镇防洪能力,又改善了城镇的居住环境,使区域内的环境变得优美。
2013年12月10日,新干县溧江河出口处施工现场。一条刚浇筑好的素混凝土齿墙自105国道桥墩处伸出,紧贴着左岸岸脚向入赣江口处直线延伸,足有240多米长,沿线工人忙着拆卸齿墙两侧的模板。
“岸坡堆好后,接着就开始逐层铺设砂卵石混合料和混凝土预制块;待土方达标后,还要在堤坡铺上新鲜的草皮。”施工经理孙义华介绍着接下来要做的事。
湄湘河出口穿新干县城而过,原有的两大弯段——近铁路弯段已被部分纳入建设中的城东新区湿地公园,远铁路弯段则被截堵回填,正在顺直开挖新河道。驻场项目部技术负责人袁志平介绍说:“出铁路往上游走,要在新河道沿线左侧新建4.44公里的土堤,顺直开挖河道2.28公里。预计工程建成之后,新干县城东新区不但不会受洪水的威胁,而且由于湿地公园的建成,该区将成为城乡居民聚集的首选宜居地。”
设计表明,上述工程完工后,溧江河、湄湘河整治河段实际防洪能力将原先的不足10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从此一改多年来洪涝频发的状况,年均防洪减灾效益接近1300万元。(李细兰 刘兴斌 曹毛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