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企业亮红黄牌震慑力如何?
信用管理制度提高了企业的违法成本,在环境监管上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苏仕日 摄
企业环境失信,污染违法成本低一直是环境保护中的老大难问题。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向污染宣战。
今年1月,国家环保部会同国家发改委、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发布《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办法(试行)》,拟通过环保部门评分后对污染企业亮红黄牌,进行警示,并报送金融监管机构约束其贷款等促进企业自觉治污,该《办法》从本月开始实施,纳入评价范围的是环保部公布的国家重点监控企业。
事实上,这项制度多年来已在我国部分地方试水。2006年开始,广东开始对省内重点污染源推行环境保护信用管理制度。随后,深圳、佛山、惠州、东莞等地陆续出台地方性的相关制度,企业环保信用管理在省内各地相继铺开。
如今,时间已经过去八年多,环境信用管理制度到底发挥了多大作用?亮红黄牌对污染企业又有多大的震慑力?南方日报记者随环保部门人士进行了走访调查。
●南方日报记者 谢庆裕 通讯员 郑秀亮 梁光源 佛山、东莞报道
纳入信用评级企业7年增10倍
被评红牌之后,企业在银行贷不了款
“我们已经建了中水回用系统,原来外排的废水全部经过处理后反复使用,处理后的污水还可以用来养鱼。”在曾经被评为红牌企业的江门市益胜浮法玻璃有限公司,其负责人郑雄伟热情地带着环保部门人员到厂区查看,处理池中已难见污水痕迹。
他感慨,“被评为红牌之后,企业在银行贷不了款,发展好像被戴上了‘紧箍咒’,我们只能赶紧进行整改并提出评价修复。”
“罚款多少都没有关系,但是千万别挂牌。”在东莞,提起信用管理制度,许多企业都发出了共同的心声。
东莞东霖五金电镀有限公司,2013年被检测出存在废水超标排放问题,东莞市环保局对该企业的信用评价预评结果为红牌,得知这一评级结果之后,该公司马上投入300万元对废水处理工艺进行整改。该公司老板解释说:“现在银行都已经不让我们贷款了,压力很大。虽然工业园几个月后将建成集中处理设施,但我们是希望先赶紧整改好,快点摘牌。”
“东莞许多企业都是做出口生意,一旦企业被挂红牌之后,不单银行会停止贷款,海关还会限制企业产品的进出口。更为严重的是,现在外国企业对环保十分重视,对于被挂上红牌的企业,他们往往会考虑取消订单。而其他企业也会担心红牌企业的生存问题,从而减少甚至停止交易。”东莞市环保局人士透露。
“以前,很多企业宁愿被罚,也不愿意认真整改,因为整改成本往往要比罚款高得多!”广东省环境监察局工作人员感慨。存在这样的问题,症结就在于企业违法成本低,而环保部门监管手段较少执法成本高。为了改变这一局面,从2006年起,广东省环保厅着手研究并开展信用管理制度。
至今,省环保厅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了2007年至2012年连续六年重点污染源环境保护信用管理评价结果,并将信用评价结果通报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广东监管局。广东纳入信用评级的企业范围也从2006年的104家增加到2012年的1251家,数量增加了10多倍。
信用管理制度,提高了企业的违法成本。最明显的作用是,企业每年的信用评级结果都会被发送到各大银行,对于被评为红牌的单位,银行将对其停止贷款,甚至提前收回已经贷出的款项。
2012年,广东中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因为存在废气污染等问题被评为红牌企业,这个在东莞存在了近20年的老牌企业,长期饱受当地群众诟病,这一次,通过信用管理制度促使银行限制其贷款,企业发展陷入困境,最终被迫进行整改搬迁。
据省环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特别在银行银根收紧以后,贷款条件更加严格,银行也更重视企业的信用评级结果。那些存在环境违规问题且需要银行贷款的企业,日子自然更不好过了。江门市环保局工作人员也提到,企业的信用评级结果要面对社会公开,那些被评为红、黄牌的企业,业务很快就下降,而在日益收紧的环境政策面前,这样的企业能走多远,大家心里不免要打上问号。
公示信息激发治污动力
出现红牌企业,当地环保考核也扣分
在广东省环保厅公众网上,点击“污染源企业信用管理”,密密麻麻的企业名录马上显现,每家企业从近8年来的环保信用评级一目了然,其曾获得的红黄牌数量无所遁形。
不少地方环保部门人士坦言,信息公示不但给了企业压力,也给了环保部门督促企业尽快整改的动力。在省的信用管理制度基础上,越来越多地市也开始制定实施各自的环境信用管理制度。
“佛山的环境信用管理制度是在2008年开始的,最先是运用在汾江河整治工作上,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提起佛山的信用管理制度,曾经负责过汾江河整治工作,如今已是佛山市环保局副局长的杨永泰记忆犹新。
如今,汾江河沿岸的污染企业已被停产或搬迁整治,河水告别黑臭,每年更在河里举行龙舟比赛。
为充分发挥公众和社会监督作用,激励企业持续改进环境行为, 2008年开始实施的《佛山市汾江河流域重点工业污染源企业环境保护信用管理试行办法》规定,对于黄牌企业,依据违法情形依法实施责令补缴排污费、罚款、提请政府停产停业整顿等;对于红牌企业,则实施挂牌督办、限期治理、罚款、责令停产和提请政府实施关闭等。
杨永泰提到,介绍制度实施以来,汾江河流域纳入信用管理范围的重点污染企业由2008年的125家减少到2012年的68家,近半数的污染企业通过这一评价制度被淘汰掉。
2012年,在总结前期工作的基础上,佛山环保局进一步把环保信用评价范围扩大至全市重点污染源,并于2013年开始实施《佛山市环境保护局重点污染源环境保护信用管理办法》,佛山全市纳入信用评价范围的企业由2012年的68家增加至155家,评价范围大大扩展。佛山的南海区、三水区也仿照这一制度,将评价范围在区内更加细化拓宽。
部分地区环保部门的工作人员提出,“信用管理制度原本是考核企业,规范企业环境行为,但是随着评级结果运用范围扩大,这一制度好像变成是考核地方环保部门了。”例如在我省对地方环保考核工作中,存在省挂牌的红牌企业,地方环保工作就会被扣分,评价制度对地方环保部门提出更高要求。所以,对于被评为红牌、黄牌的企业,也往往倒逼环保部门加大监管力度,加密监测频次,并指导企业逐级申请信用修复。
困局
企业财大气粗 不惧限贷怎么办?
不过,记者采访中也发现,对于那些财大气粗的企业来说,由于没有银行贷款的后顾之忧,信用评级结果对他们的约束力要小得多。
“佛山的企业很多是民营企业,留有充足的周转资金,信用管理制度中的银行限贷措施对他们作用不大”。佛山市环境监察局的工作人员提到。
此外,镇区当中的一些大型企业,是政府推荐上市的重点对象,信用管理制度对他们的作用相对就弱了很多。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信用管理制度允许一些被评为红、黄牌的企业,在完成整改任务之后给予信用修复。“一些被挂牌的企业,可能会通过种种关系,迫使环保部门尽快启动修复程序,信用管理制度的惩戒作用就会打折扣。”
而目前广东纳入信用管理的企业主要是各大国控重点污染源企业,大量省控、市控企业并不在此范围。对此,江门市益胜浮法玻璃的郑雄伟就愤愤不平地说:“一些没有纳入信用评价的省、市控企业,污染物排放浓度并不比我们低,我们被评为红牌他们却一点事都没有,这样很不公平。”对此,省环监局正在考虑由各地市对各自辖区内的企业开展信用评价。
事实上,类似的困惑也出现在国家本月实施的《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办法》中。该《办法》总则中规定,应纳入环境信用评价范围的第一条是环境保护部公布的国家重点监控企业。业内专家对此提出看法:“这等于没有把非重点监控企业纳入范围,而在很多行业非重点监控企业基本都是小企业,这些小企业才是主要污染源。因此应该细分行业,把污染更严重的非重点监控的小污染企业纳入信用评价范围。”
而这也是许多国控重点污染源企业的共同心声,在他们看来,一些没有被纳入评价范围的企业,其排污状况甚至要比纳入评价范围的企业差,这样的划分范围或许不太公平。
建议
结合从严执法与经济手段增强警示
对于环保信用评价有时出现力有不逮的情况,业内人士指出,这项制度并不能代替日常的环境执法和监管。
据悉,为了扩大信用评价效能,东莞就建立了半年预警机制、约谈机制及后续监管机制。即每年7月份,东莞环保局通过正式发文对指标不达标的企业进行半年预警,及时跟踪企业反馈情况,指导企业进行整改,重点规范企业危废处置及排污申报等行为,延伸了信用管理制度的作用。
对严重环境违法或存在污染物超标隐患的企业,东莞环保局会约谈要求其解释相关问题,制定解决措施和完成时限。对于红、黄牌企业,环保局加大现场监测频次,对于连续三年被评为红牌、三年内两年红牌一年黄牌或连续两年红牌且违法行为较恶劣的企业,东莞市环境监察分局将对其进行挂牌督办。对于当年被评为红、黄牌企业,如违法行为没有得到改正的,将对其进行立案查处。
“相对而言,企业环境信用评价是一个非硬性约束,不少惩罚措施还属于建议性措施,其落实情况还要看相关职能部门在操作中是否参照和应用这一评价结果。”环保部一位官员介绍道。
“从技术层面上讲,将企业环境信用评价推向全国,并与企业上市融资政策挂钩,这种做法没有任何难度。但目前环保成本和环保意识都在低位,要企业牺牲成本去维系一个好的信用评级,无论政策方还是企业短期来推广都是比较难的。”有分析人士道出了自己的担忧,政府是否在政策执行层面下决心是《办法》能否真正见效的重要保障。
而一些地方也创新地运用经济杠杆来“撬动”企业尽快“变色”——江苏南通市物价局对评定为红色和黑色企业分别执行差别水价。企业环境行为评级为红色的,在现行标准基础上每立方米提高0.3元;评级为黑色的,提高0.5元。此外,南通市物价局明确了对污水“零排放”企业,给予减免污水处理费等方面的优惠。
环保部有关负责人还建议,相关部门、工会和协会可以在行政许可、公共采购、评先创优、金融支持、资质等级评定、安排和拨付有关财政补贴专项资金中,充分应用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结果。“虽然还在继续探索当中,不过,目前对中国来说,实施环境信用评价要比不实施好,标准可慢慢完善起来。”
(中新网江西新闻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