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涌整治最怕“铁路警察”
广州市环保局日前公布2月全市河涌水质监测情况,50条纳入监测的河涌中38条未达标,东濠涌、荔枝湾涌等再次出现超标。为了改善猎德涌水质,天河区将投资近1.5亿元对周边片区进行截污。
2008年开始,河涌整治新闻就频频走进公众视野。数百亿投入之后,一些河涌被当作“标杆”树了起来。实际上,“整治成功”不过一年半载,水又臭了,鱼也死了,行人又开始掩鼻而过。正如一滴墨水轻易污染一桶水,而要让一桶水变清,却是非常之难。河涌治污本来就很难,更何况思路不正确,方法不对。
一条河涌就是一个流动的体系,一个城市水网就是一个流动的整体。城市水污染治理,就必须有全盘思想、整体考虑、联合推进。现在的治水,恰恰是“铁路警察,各管一段”,分区按流域,甚至按河段治理。下流治理得再好,上游污水继续流入,岂非瞎子点灯?水体污染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污水治理同样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时下的治水,决心很大,投入很大,但耐心欠奉。一些人治水恨不得将河涌里的污水抽干,换上自来水,再放些鱼进去,变成个“大鱼缸”。急功近利、面子工程,用这种思维治水,再多投入也是肉包子打狗。污水治理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公共部门负总责,才能将规划落到实处,不打折扣,多部门分割、“九龙治水”必然影响治污效率。譬如广州一些雨污分流工程,牵涉诸多部门与利益,一些地方最后连排污管线都埋不下。
河涌治理,不仅要大决心、大投入,还要大智慧。首先,必须采取整体性、一体化的治理思路。不仅是一条河涌、一座城市的水网,还包括整个水系的治理。一些涉及不同地区的河涌治理,还要区间合作,协同治理。涉及到农村用水的,要形成城乡一体的治理模式。其次,除了治水,还要与管水、用水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从源头管住污水排放。减少排放,就减轻治污压力。再就是法律供给。制定一系列完备的法律法规,以法治污。这里涵盖两层意思,一方面是将污水治理提高到法律高度,另一方面是赋予公众环境损害诉讼权,以此提升环境保护部门的公共责任。
路径之外,耐心、恒心一样重要。以英国泰晤士河为例,上世纪50年代末,泰晤士河水中的含氧量几乎等于零,鱼类几乎绝迹,美丽的泰晤士河变成了一条“死河”。 英国政府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治理,经过将近20年时间的艰苦整治,耗资20亿英镑,才让它告别“死河”、“臭河”,成为世界上最洁净的城市水道之一。水网发达的广州,河涌治理难度不亚于一条泰晤士河,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10年不成20年、30年,抛弃急功近利的天真想法。
官方微信 | 人民微博 | 官方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