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大发:活禽溯源系统遇冷折射科普不接地气
给活鸡带上二维码,扫描即可知来源,这本是让贵阳市民吃得放心的举措,但推行一周,“二维码脚环”推行陷入尴尬——市民不买账,商户有怨言。(11月11日《贵阳晚报》)
给活鸡带上二维码,初看来好处多多。一是可以溯源查询鸡的有关信息,一旦出了问题好落实责任倒置追究,让市民吃上放心鸡。二是可以打造活鸡品牌,有利于网上促销,做活肉鸡商标。三是适应了节奏不断变快的网络时代的生活方式。然而却遭遇冷落,值得思考:好处不透明,就会难以推广。
从记者采访的信息来看,活禽溯源系统遇冷的原因在如下几方面:把鸡杀死后要把二维码脚环取下,而且根本没人扫描;给活鸡套这一“装置”时更是麻烦,大家都不愿使用这个“高科技”;来菜场购物的主力均在40岁以上,都对“二维码”比较陌生。如果鸡有问题,消费者宁愿直接来找卖鸡的摊主。
以上三方面可看出的遇冷症结其实出在销售方、消费者、监管系统设置方没有实现很好地无缝“对接”。换言之,新推出的二维码溯源系统“高科技”没有很好的“接地气”。
面对遇冷,贵阳数字化禽蛋配送中心的应对方案只是继续向商户协调,向钧呼吁,市民尽量使用溯源系统,让餐桌更加放心。这种简单的单边协调和呼吁显然是远远不够的,除此外还需要提高科普力度,各职能部门联手综合发力,消除消费者认识误区,让各方都尝到溯源系统的甜头才能变热此溯源系统。
活禽溯源系统说白了就是使用二维码技术。二维码本质上是利用图形的组合规律来记录数据信息,也就是说一个小小的二维码方格就是一个图形密码,里面蕴涵着丰富的待解读的信息。二维码的优越性很多,制作成本低、运用十分便利。且持久耐用,即使二维码标志表面破损,其信息依旧可以解读。同时二维码也比普通的条形码在译码错误率方面低得多,其译码错误率不超过千万分之一。
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使得二维码技术运用的环境更加成熟。二维码除了在电子商务这一层次的运用外,还将在便民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服务中起到重要作用。作为一项涉及群众生活诸多领域的技术,其相应的法律法规的建设需要加强,同步配套进行。二维码技术本身运用不存在问题,关键是技术如何被运用来服务群众。要让广大消费者学会智能手机识别二维码的操作方法以及使用的好处,就要加大宣传力度。
此外,也要很好地消除消费者的质疑。二维码技术普遍推广的最大问题就是一个权威、公正的公共平台是否能够建立。二维码技术是关于信息的存储和解读,其信息涉及的层面往往还是大规模领域的,如何确保信息存储和解读的权威是关系公众得到的信息是否正确的问题。譬如对活鸡的安全监管,如果各个方面都可以制定二维码并解读二维码,那么谁能确保二维码中的信息的正确性呢?这个疑虑不消除,买主还是更愿意直接找活鸡卖家讨说法,而不是麻烦地靠二维码系统。
高科技能为群众带来生活的“幸福感”,但在使用初期一定要重视科普力量,让群众家喻户晓,否则再好的高科技也会遇冷。活禽溯源系统遇冷提醒我们,推广“高科技”时一定要很好地“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