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浩军:大学修“长城”,不造文化造景点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不愧是大学,果然大气磅礴,竟花费400万在校内修建“长城”型景观建筑。
校方接受《长江商报》采访时称,“校园长城”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一部分,除开丰富校园文化外,还有爱国主义教育、体育健身、学习交流等功能。
但是,大学修“长城”,真的能建设文化吗?
我们需要先搞清楚什么是文化。文化是人类活动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分物质和精神两类,具体包括建筑、工具、文字、语言、习俗、艺术、思想等。应该注意的是,物质文化并非物质本身,而是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的精神。所以,狭义上只将精神文化称为文化,而将物质文化称为文化景观。例如,长城作为一种文化景观,其文化意义在于其所代表的中华民族抵抗外敌、保家卫国的精神以及各个时代的建筑技术等,而非那冷冰冰的砖块。
以广义文化来看,大学建“长城”,还真是在建设文化。一方面,它凝结了建设者的意识,是人类创造的物质文化。如果这座建筑能传承几百年,到那时,其文化意义将更加重大。另一方面,这座“长城”被用于爱国主义教育、体育健身、学习交流等,使用之人是在传承和创造文化,亦即“校园长城”提供了建设文化的场所。
但是,人之行为合理与否,我们不单要看其是否有效用,还需进行整体性的价值判断,要看其行是不是达成目的的最佳手段,是不是能实现效益最大化,给社会带来最大的好处。
那么,我们要问,大学建“长城”,是建设文化的最佳手段吗?恐怕不然,梅贻琦先生曾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诚如此也!大学是文化建设之圣地,要有效的建设文化,首要的是大师,大师者,有渊博的知识向学生传授,有高尚的人格供学生学习;其次是合理的制度,让老师能够安心自由的研究、教学,让学生能够健康自由的学习、思考,让师生能够方便有效的参与学校建设管理;再次才是大楼,如果学校有余力,就建一些好的建筑,给师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不但花大价钱建“长城”,还建有钱学森广场、纪念馆、各种模型、豪华二人间宿舍等。这实在让人感到本末倒置,文化建设,物质是末流,更重要的是请聘大师、制度改革。
其实,本末倒置何独武汉生物工程学院一家,这实是中国教育的通病。大学鲜见大师,浅薄功利之徒妄言教化,无有良制,专制僵化之风残害教育。入目所见,皆高楼皇皇、大厦威威,唯物质至上,而精神卑下。呜呼,愿执掌教育者重大师、改制度、轻大楼。若实在无大师、制难改,请将建大楼的钱用于购书吧,建一座宏大威严、容纳百家的图书馆。如此,文化建设必将更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