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应充分发挥华商经济的作用

16.10.2015  20:11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国家为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开幕式上发表的主旨演讲中,再一次特别强调海上丝路建设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举措,将给地区国家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华商资源是我国得天独厚的国际竞争优势,在国家加快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格局下,华商经济资源及网络更是我国新时期实施走出去、资本国际化、国际市场多元化、新国际商务链开辟的重要依托和重要抓手。我国应充分发挥华商“融通中外”的独特优势,不断提升华商经济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贡献率,从而推动我国与海上丝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与对接。

  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国是华人华侨的聚集区,超过4000多万华侨华人,是海外华商经济最发达的地区。经过几代人的艰苦打拼,华商已经在海上丝路沿线地区打下了坚实的事业基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东南亚地区。东南亚是海外华人最集中的集聚区,也是海外华人经济实力最强的地区。据估算,全球华商企业资产约4万亿美元,其中东南亚华商经济总量为1.1万亿至1.2万亿美元。在东南亚证券交易市场上市的企业中,华人上市公司约占70%。华商企业在金融、贸易、制造业、房地产、农产品加工等方面都有充足的资源、实力和广泛的网络,对住在国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提出,为海外华侨华人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我国特别是广东等沿海地区应发挥海外侨胞“融通中外”的独特优势,促进国内资本与华商资本优势的有效结合,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成升级版的区域陆海合作新格局,造福地区各国、沿线人民和广大华商。

  利用华商经济推动建设21世纪海上丝路就是要通过产业、资本、市场、技术、平台五方面的全面对接,加强与华商经济的深度合作,从而推动我国与海上丝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与对接。

  一是产业对接。利用华商经济的产业基础推动区域产业转移和转型升级,加强海洋产业等新兴产业的合作。我国和东盟的产业发展状况不均衡,不同国家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完全可以通过比较优势,通过产业转移和承接来实现整个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就业扩大、产业链提升,从而提升整个区域产业在全球的地位。在深化与海上丝路国家海洋经济的开发与合作方面,华商都可以依靠他们在运输业、仓储业、船舶、货运代理等方面的基础和经验以及广泛的人脉网络,参与海洋经济的开发与合作,从而推动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

  二是资本对接。借助华商资本搭桥,推动人民币区域化进程,与华商资本合作拓展国际市场。随着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日益紧密,人民币在东盟地区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元的国际性货币。如果我国政府对华人华侨企业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譬如允许建立华商银行等,人民币区域化的脚步将走的更快、更稳。此外,也可以积极参与组建华商投资基金,吸收海上丝路沿线华商的巨额游资,为海上丝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促进经济合作。

  三是市场对接。利用华商企业现有基础,共同开拓海上丝路沿线市场,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近年来我国钢铁、水泥、电解铝、船舶等传统制造业产能过剩矛盾十分突出,而东盟大多数国家仍处于工业化阶段,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华商企业在这方面有很丰富的经验,我国企业如果与华商强强合作,今后几年在东南亚的高铁、公路、港口、能源建设等方面有选择的加大投资,不仅将使我国企业在“走出去”战略上取得新突破,还将给东盟各国带来互利双赢的可喜结果。

  四是技术对接。推动与华商企业进行广泛的人才和科技合作,为新海上丝路建设提供智力支持。我国在基础研究、成果运用上具有优势,华商在设计开发、研发经费上具有优势。因此,要推动双方的科研机制对接,重点建设科技平台和孵化器。其次还要大力引进海外华人优秀科技和管理人才,重点是要以项目为载体,引进国外华人先进管理人才和海外研发团队,通过国际项目合作引进海外华人高层次人才。

  五是平台对接。搭建与华商经济合作平台,推动与新海上丝路国家的深度合作。抓住广东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成立的契机,加快华商经济合作园区建设,在推动华侨经济与文化发展、海峡两岸与港澳合作、营商环境与商事规则等方面先行先试,搭建华商经济产业化合作平台。探索与华商企业共同搭建电子商务交易平台,进一步优化营销网络平台,支持跨境电子商务等新型贸易方式和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