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鱼薯条跟英国一毛钱关系没有

03.06.2015  06:37

  炸鱼薯条作为腐国国菜一直遭到全世界人民的嘲笑,它的存在揭开了帝国荣光光辉下的老牌殖民国家单调而可怜的味觉生活。但实际上,炸鱼薯条跟英国人一毛钱关系都没有。它由犹太人发明,意大利人发扬光大,中国人和塞浦路斯人接过衣钵。

  淋淋漓漓没有尽头的的雨,开启“英式摇滚入侵浪潮”的披头士乐队,号称一直在改变但从未看出变化的巴宝莉米色风衣,以及——炸鱼薯条,构成了英国最强大的象征。

  炸鱼薯条作为腐国国菜一直遭到全世界人民的嘲笑,它的存在揭开了帝国荣光光辉下的老牌殖民国家单调而可怜的味觉生活。即便受尽嘲讽,英国人仍为炸鱼薯条而自豪。

  面对法国菜犹如建筑般复杂的菜品,英国人抬起高贵的头颅称炸鱼传承着百年之前的工业时代精神;面对横扫全球几乎无一地能够幸免的美国快餐的入侵,英国人对麦叔叔肯爷爷的薯条嗤之以鼻:那些比手指还细的玩意儿连牙缝都塞不住,怎么能与我们粗壮有力的英国薯条相提并论?(据英国“国家炸鱼联盟”统计,英国本土薯条的销量是麦当劳的8倍、肯德基的12倍)另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实施了严格的食物配给制度,但由于英国自产土豆并能在相对安全的水域捕获鱼类,炸鱼薯条没有列入限制名单。二战期间英国人对炸鱼薯条的需求比战前增加了30%,因此这简直可以称作是英国的救命菜,更加深了腐国人民对这道菜的深厚感情。

  但实际上,炸鱼薯条跟英国人一毛钱关系都没有。它由犹太人发明,意大利人发扬光大,中国人和塞浦路斯人接过衣钵。除了在吃上一直没有停下脚步外,英国人几乎没有为炸鱼薯条事业贡献任何力量。

  薯条(chips)一词的最早出现源自英国文学巨擘狄更斯发表于1859年的《双城记》,19世纪中期,炸鱼薯条逐渐在英国各地开枝散叶。尽管身为海岛国家,早前的英国老百姓却不能经常享用海鲜。新鲜的鱼对于不住在海边的英国人来说一直是奢侈品,鱼类通常以被烟熏得乌漆墨黑以及用盐腌过的干巴巴的形象出现在英国人的餐桌上。但19世纪蒸汽火车的出现改变了一切,速度让便宜的新鲜鱼类成为苦逼的工人阶级兄弟可以享受的美食。

  那为什么是炸鱼?不是清蒸鱼、烤鱼、奶酪焗鱼?答案极其符合马克思关于资本家贪婪本性的论断:因为加上厚厚面衣再用动物脂肪炸过的鱼会比其他烹饪方式做出的鱼大上整整一号。同时,油炸的方式使脂肪含量大大增加,又大又酥脆又便宜又高热量的食物谁不爱吃呢?在只求吃饱不求吃好的19世纪,吃多了炸鱼薯条会不会得脂肪肝会不会长满青春痘的问题不在英国穷人的思考范围内。到了1870年左右,英国的大街小巷就到处充斥着炸鱼薯条的身影了。自维多利亚时代起,炸鱼薯条就和呼哧呼哧的蒸汽火车、高耸入云的工厂烟囱一道,打上英国工业时代的烙印,成为英国人引以为豪的时代荣光的一部分。

  不过,炸鱼薯条虽然在英国发扬光大,它的老家却在西班牙和葡萄牙,贫穷的犹太难民16世纪将炸鱼薯条带到了英国。为了避免在安息日破戒(安息日“Sabbath”本意为七,希伯来语意为休息、停止工作),犹太人用油炸的方式将鱼肉烹熟并保存,以便在安息日可以把炸鱼当做冷餐食用。这也解释了19世纪当新鲜鱼类大量涌入城市时,为什么开炸鱼店的大多都是犹太人。

  在经营炸鱼薯条店的历史上,也基本没英国人什么事。长期使用动物脂肪深度炸制鱼类以及马铃薯会产生臭味,同时还又脏又危险(你不能想象英国绅士头上戴着礼帽身上却挂着白围裙在大油锅前转悠),所以做炸鱼薯条的活儿都落到了外来移民身上。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意大利人蜂拥而至,他们把炸鱼薯条店开遍了威尔士和苏格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中国人和塞浦路斯人接过接力棒,继续为腐国人的炸鱼薯条事业添砖加瓦。

  潘石屹的太太张欣早年间求学英国,就是在一家中国夫妇开的炸鱼薯条店打工赚钱。张欣说,这家中国人开的店特别火,英国人觉得这家的炸鱼薯条更香,都爱来这里买。香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使用了味精。时间往后倒个一二十年,中国人确实靠味精抢走了一大批炸鱼薯条的拥趸。面对中国夫妻档的汹涌来势,英国本土炸鱼薯条店发起反击,已经举办了28届且声势浩大的英国“国家炸鱼薯条年度大奖”名单中鲜有中国店铺上榜。“国家炸鱼薯条年度大奖”组织者称,他们更强调这道传统食物的营养价值,言下之意不言而喻。开了50年炸鱼薯条店的店主Pat Newland说,炸鱼薯条没有秘密,没有魔术般的技巧,但它一定得是健康的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