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特需服务不能挤占公共资源
原标题:特需服务不能挤占公共资源
公共服务是为社会大众提供便利的服务,公共资源的公共性,决定了所有的纳税人在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面前,都享有平等的权利。
据新华网报道,广州市一妇婴医院近日推出“五星级产房服务”,入住这种套房的孕产妇每天需3000元费用,不但可以享受到酒店一般舒适的环境,还可以享受“随便点医生”、24小时陪护服务。这一提供“特需服务”的做法引发社会热议。
公立医院提供特需服务,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现实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一边是大量的普通患者挂不上号,“排队一整天,看病几分钟”,一号难找、一床难求;另一边,却是少数“特需客户”享受着专家陪护和高级病房。国家一再强调公立医院要体现公共性、公益性,最大程度地为广大患者提供均等化服务,在均等化服务尚未满足的情况下,搞各种形式的特需服务,无疑会加重公众的质疑和不满。
从经济学的视角看,有需求就有市场。特需服务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是商家为特定客源提供优质服务的一个手段。但问题是,在公共服务领域,特需服务不仅是个经济学问题,更是个社会学问题。公众之所以对特需服务有本能的反感,是因为这种服务把人分成三六九等,给普通公众造成巨大心理落差。特别是特需服务挤占有限的公共资源时,更容易引起大众的不满情绪。
像公立医院这样的特需服务,在其他公共领域也很常见。比如,银行的“VIP”客户可以不用排队随到随办等。公共服务是为社会大众提供便利的服务,公共资源的公共性,决定了所有的纳税人在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面前,都享有平等的权利。政府及其公共服务部门只有将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无差别地惠及所有民众的义务,而没有把服务对象区分成不同等级、进而提供不同服务标准的权利。
回过头看,公立医院推出特需服务满足少数患者的特别需要不是不行,关键问题还是在于不能占用全民共享的公共资源。这就要求政府和公立机构做好自己的本分,管理好属于全民的公共资源,把属于市场调节的交给市场。
为使市场“发动机”更强劲有力,4月2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为民间资本列出了80个项目的“投资菜单”,其中就包括为社会资本进入医疗行业“松绑”“助力”。作为地方政府,一方面,要通过深化医疗体制改革,促使公立医院改善办医条件、提升办医水平,把基本医疗服务做到位;另一方面,还应把个性化的特需服务交给社会资本去做,创造条件让民营医院接过市场化医疗服务的担子。只有公益属性的基本医疗服务和市场属性的个性医疗服务“两条腿”走路,才能互相补充、相得益彰。
官方微信 | 人民微博 | 官方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