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瑶:德育教育如何“接地气”?
近日,长沙市天心区红卫小学,一个主题为“追梦少年欢乐游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验教育开展。由6名学生担当“设计师”,花了将近一个学期研究的飞行棋游戏正式亮相。“法治”、“文明”、“诚信”等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12个词语,在充满童趣的语言和动感的漫画中顿时鲜活起来,同学们都说这是最接地气的一次德育教育。(5月13日《长沙晚报》)
传统的飞行棋游戏,却变成了一次极佳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游戏当中,学生符合核心价值观的行为进格,反之则退格。这种寓教于乐的活动形式,不仅改变了以往德育教育中教师“一言堂”的状况,同时也将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当学生评价这是一次“最接地气”的德育教育时,活动的效果不言自明。而这一极具创新意识的体验式教育,也在促使我们反思如何改变当前德育教育的尴尬境地,使德育教育真正“接地气”?
传统的德育教育常会依靠教师的宣讲,这种苍白的宣讲一是缺少形式上的创新,难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效果自然也会大打折扣;二是许多价值观解释起来较为费力,学生缺少直接的体验,即便听进去了也难以深化于心。正因为这样,加强学校德育教育,第一步就是应当创新形式,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方式,吸引学生广泛参与。如前不久北京丰台草桥小学在其进行的感恩教育活动中,让全体学生“倒背书包护鸡蛋”,以此来体验妈妈孕育难。此次该校通过玩飞行棋的形式来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一次创新。因而,创新教育形式,激发学生兴趣,这是有效开展德育教育的前提。
还应注意到,这么完善并且内容丰富的德育教育飞行棋最初却是由6名5年级的孩子设计的。可见,德育教育最不应忽视学生这一受教育群体。但以往的德育教育基本都是由教师一手操办,学生只需按时参加并积极配合教师。德育教育面向的是学生,但教育的形式、内容等却不让学生参与制定。忽视了学生的意见,意味着德育教育从一开始就失去了众多支持者,而除非教师能够全面考虑到学生的所思所想,并在活动中不断带给学生惊喜。否则,忽视学生意见、割裂学生实际的德育教育就如无缘之木,既不能深入到学生内心,甚至还有可能引起学生的反感。
此外,德育教育从来就不是学校单方面的事情。如果没有家庭和社会的广泛支持,学校的努力难免会显得势单力薄。因而,广泛争取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参与,通过多方联动,不断进行头脑风暴,从而保证德育教育始终新意迭出。这样一来,学生能够全方位的接受到德育教育,又能在有趣、好玩的活动中真切体验到德育教育的内容。只有先入耳、再入心,并逐步将德育教育的内容内化成自身行为习惯的一部分,德育教育才能告别过去的苍白无力,从而助推学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