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意识不强生活垃圾乱丢 部分村庄脸面何时再清新
农村环保投入不足 村民环保意识不强
生活垃圾乱丢
部分村庄脸面何时再清新
6月2日,龙南县杨村镇一口池塘里,水面上漂浮着不少垃圾。
在大家的印象里,农村是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然而,近几日,记者走访调查发现,10多年前乡村水流清澈、可以洗衣洗澡的河道、池塘,有的现在已成了虫蝇乱飞的垃圾坑,乡村路边的沟、湾、渠也堆满垃圾。记者采访时了解到,村民环保意识不强、处理垃圾经费不足等是导致农村部分地区环境恶化的主因。
乡村卫生状况让人忧
黄铭峰的家乡在南康区龙回镇半岭村。他记得小时候流经家乡的那条小河清澈见底,他经常和小伙伴们在河中玩耍。如今,河水不再清澈,河面上漂浮着塑料袋等生活垃圾,儿时美丽的乡村风景不再。“现在农村环境卫生状况让人担忧,大部分乡村没有设置垃圾池,村民喜欢将垃圾向附近小河倾倒,造成二次污染。”6月5日,黄铭峰说,除溪河低洼地是农村乱堆乱放垃圾的地方外,田间地头、房前屋后、树下路边,也是农民喜欢倾倒垃圾的地方。这些垃圾中的有害物质污染土壤,直接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导致农产品生产的不安全。长期暴露的垃圾堆蚊蝇滋生、老鼠乱窜等,容易传播各种疾病。
6月2日,记者在龙南县杨村镇采访发现,在一口宽约百米的大池塘水面上,漂浮着许多鞭炮纸屑、塑料袋和矿泉水瓶。当地有客家围屋,但就在离镇子不远的小河里也随处可见村民乱倒的生活垃圾,严重影响了景区的形象。
6月5日上午,记者沿着章贡区水东镇科力路往前走,可闻到一股刺鼻的气味,只见路边堆放着几堆垃圾,池塘上面也漂浮着垃圾,越往前走,臭味变得越浓。“平日里有没有保洁人员清理路边垃圾?”记者问附近经过的村民。村民摇摇头说:“散落在路两边杂草丛内的垃圾长时间没有人清理了,夏天一到恶臭吹来,让人难受。”
农村垃圾呈“城市化”
目前,许多乡村的环境卫生状况不容乐观。在农村的河边路旁、田边地角、房前屋后,垃圾无处不在。特别是在一些居住人口较为集中的村镇,垃圾堆散发的股股恶臭严重影响着群众的身心健康。
“过去农村垃圾主要是一些易腐烂的菜叶瓜皮,如今已成了塑料袋、废电池、旧农膜、农药瓶、工业废品、腐败植物等的混合体,特别是有大量的橡胶塑料制品,导致垃圾中不可降解物所占比例越来越大。”章贡区沙河镇新村办肖年长说,近年来,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前散居的农民开始逐步集中居住。集中居住给农民生活带来了方便,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个问题:生活垃圾的集中。由于垃圾清运及处理设施未完善,导致垃圾被堆放在新村边和离城镇不远的地方。这种农村垃圾“城市化”的现象,使农村垃圾在构成上出现毒害化、数量上出现批量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农村垃圾对环境污染的危害性也越来越严重。
说起垃圾处理,赣州市环卫处水上环卫所曾霞无奈地摇了摇头。“在贡江、章江,时常漂浮着城区周边乡村居民倾倒的生活垃圾,这些垃圾让水上环卫所的环卫工人十分头痛,有时候垃圾中掺杂着病死的动物尸体,会对江水造成二次污染。”曾霞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赣州城区周边乡镇生活垃圾也呈现“城市化”特点。
亟待建立长效处理机制
事实上,赣县江口镇旱塘新村环境卫生保护的相关做法,值得借鉴。前几年,旱塘新村居民组建了保洁理事会,将村内的低保户、农村妇女组织在一起,成立了专门的保洁队伍,每天巡查村内环境卫生状况,并及时清理产生的生活垃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10年,旱塘新村被评为江西省乡村旅游示范点、全省百佳优美村庄。2011年,旱塘新村被江西省环境保护厅评为省级生态村。
章贡区沙河镇在处理农村生活垃圾上,也有积极的做法。沙河镇在农村建立了城市卫生管理模式,每个新农村建设点均配备了保洁员和保洁设施,保洁员将村内垃圾集中清理,再由镇里派出清理车,对垃圾集中清运。沙河镇新村办肖年长告诉记者,村民环保意识不强、资金配套不足、保洁设施不够等仍制约着乡村生活垃圾的处理。
“农村垃圾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设施和体制的制约,目前农村垃圾的处理基本上处于管理无体系、工作无人员、建设运行无投入的‘三无’状态。”就此,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环境工程教研室主任刘青龙分析说,近些年,农村环保资金投入有限,垃圾处理能力有限。让人更为担心的是,如今一些农民建楼房时,没有修建化粪池等设施,粪便大部分是直接排入水体,对水质造成污染。
刘青龙建议,政府应该加大农村环境保护资金投入,在每个村添置环保设施,并建立农村环境卫生处理长效机制。另外,在技术层面,可以将农村垃圾分类处理,化废为宝,二次利用。(记者赖天然 刘念海 文/图)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州晚报
官方微信 | 人民微博 | 官方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