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新闻腐败非个案那么简单
上海警方日前侦破一起以舆论监督为幌子、通过有偿新闻非法获取巨额利益的特大新闻敲诈犯罪案。涉案的21世纪网主编和相关管理、采编、经营人员及两家公关公司负责人等8名犯罪嫌疑人被抓捕归案。案涉数十家企业。
涉案者21世纪网依托的是南方系《21世纪经济报道》,尽管该网在财务上独立核算,但很难撇清与21世纪的沾连。透过披露该案的新闻,可以看出,该网的经营模式和操作手法之不道德,堪称没有底线,以至于触犯法律,让人震惊。
如果说《新快报》记者陈永洲的案发,中国财经媒体圈的一些黑幕已为人所知;央视财经频道郭振玺、芮成钢等多人被带走侦查,更让人警醒。此次,21世纪网再次案发,更应深度反思:财经媒体圈到底水有多深?产生这样毒瘤的生态是怎样的?个案查处能净化生态吗?新闻寻租的空间有多大?扼制新闻腐败,需要怎么样的制度建设和法律规制,等等。
现在新闻寻租呈现以下特点:一是由零打碎敲向集团作案转变;二是利益模式固化、有成熟系列敲诈套路;三包括互联网在内的新媒体让敲诈防不胜防,一些自媒体也跟进分食;四是涉足领域更加广泛,且有逐步高端化、专业化之势;五是一些公关公司和媒体联手作案,敲诈者多为谙熟证券市场规则的专业人士。这些特点反映出在市场压力下,一些传媒从业人员甚至机构,职业道德严重沦丧。加之监管不到位,让敲诈有恃无恐。
我们习惯说,个别不良新闻人的不法行为,污染了传媒生态圈,让新闻人蒙羞。但从上述多案来看,有偿不闻、有偿新闻乃至新闻腐败、新闻敲诈,绝不是个案这么简单。新闻业的风气需要整顿。作为社会监督者,新闻业如果不能保持专业、中立、恪守本分,那就像法律工作者不能秉公执法一样,污染的不是水体而是水源。
新闻业内长期进行的职业道德教育,效果不乐观;而一些规制性的措施之乏力,也让人担心。如果我们的传媒业风气不纯良,又如何建立公信力?又如何参与国际新闻竞争?有一批容易被收买的新闻人,又如何能够保证新闻的公正、甚至宣传导向的不跑偏呢?
新闻腐败连续被查处,也给我们以提醒:任何领域,如果没有信息透明和有效的监督,即便是监督者本身也会把持不住。监督无禁区,反腐同样没有禁区。媒体领域同样也应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以及法律的强光之下。(作者是南京政治学院教授)
官方微信 | 人民微博 | 官方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