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瑞昌:全力策应“双核”发展战略 推进沿江大开发、城市大建设

06.01.2014  09:51

    新华网江西频道1月6日电 2013年,江西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提出了“做强南昌、做大九江、昌九一体、龙头昂起的‘双核’”发展战略,作为长江入赣第一市,地处“龙头”要冲的瑞昌市,抓住千载难逢的战略发展机遇,全力推进沿江大开发、城市大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态势。

     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 把沿江开发作为第一战略

    “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把沿江开发作为第一战略,坚持把依法治市作为第一要求,坚持把富民强市作为第一追求。” 瑞昌市委书记古小平说。

    作为全省沿江开放开发的前沿阵地,瑞昌抓住国家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国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和九江沿江开放开发的历史机遇,围绕“建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中等城市”的发展定位,全力推进沿江大开发、城市大建设,不断增强内生动力,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为推进沿江大开发,瑞昌市启动了7.6平方公里码头工业城二期新区,将沿江工业发展平台扩大到24平方公里。在拓展园区范围的同时,瑞昌同步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梯度转移承载能力。该市两大新区完成征地2万亩,拆迁75万平方米;在沿江投资5亿元修建了一条17公里的长江大道,连接即将建设的武穴长江大桥,基本完成了码头工业城路网建设;完成了日处理6万吨污水处理厂建设;完成了110KV变电站建设,启动了220千伏变电站建设;完成了理文集装箱码头、理文散装杂货码头、亚泥码头6个泊位建设;启动了4个泊位的公用码头建设,完成了47万平方米安置房建设,启动了30万平方米安置房建设。

    为推进城市大建设,瑞昌市围绕“一区三组团”的城市发展新格局,将中心城区框架扩大到25平方公里。“一区”即大唐新区,着力将大唐新区建成全省县级最时尚、最有特色、最有品位的城市新区;目前18公里新区路网已全面通车,正在重点推进投资30亿元的林安物流商贸物流园和投资30亿元的庐山花海•庐山国际建筑博览园建设,着力将林安物流打造成辐射中部地区的商贸物流园区,将庐山国际建筑博览园建成永不落幕的世博园。“三组团”分别是瀼河组团、赛湖组团、广场组团。该市将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确保“一区三组团”高层建筑不少于200幢,其中大唐新区不少于100栋,每个组团不少于30栋。

     “决战工业过千亿” 打造经济发展升级版

    “瑞昌拥有19.5公里长江深水岸线,发展工业是强市之路、立市之本,也是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总抓手。”瑞昌市委书记古小平说。

    围绕九江“决战工业一万亿”的目标,瑞昌提出到2017年,打造三个百亿企业,培育四个百亿产业园区,实现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过千亿,力争达到1100亿元的奋斗目标,真正做到强攻工业,升级产业,做大总量。

    为此,瑞昌市在项目引领、港口带动、招商推进上狠下功夫。一是把重大项目建设作为做大经济总量的引擎。近两年,瑞昌有16个项目列入省政府重大调度项目或省重点工程,正在加快推进的重大工业项目总投资达到420亿元,着力推进理文造纸、推进理文化工氟化工和盐化工、20万吨铜冶炼三个百亿企业项目建设;二是把加快港口建设作为沿江开放开发的重要方面。通过建设,瑞昌成为继南昌、九江之后,第三个拥有集装箱运输的港口城市,海关、检验检疫机构进驻瑞昌,2013年1至11月瑞昌港区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2300万吨。三是大力推进招商。瑞昌瞄准大运量、大用水量,大进大出的重化工业,积极主动对接央企、民企、外企的落户,着力引进大企业,引进一批与产业配套互补的延链型企业,确保每年引进2-3个50亿元以上和一批过亿元的重大项目,着力培育特种电缆、进口原木、特种玻璃、红木家具四个百亿产业园区。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中等城市” 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城市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要把健全城市功能作为提升城市承载力的重要抓手,把城市三产作为凝聚人气、繁荣城市的重要支撑。”面对新的发展机遇,瑞昌市委书记古小平提出了城市发展新理念。

    2011年,瑞昌提出了“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中等城市”发展定位,目前城镇人口达到26万人,中心城区人口超过20万人,城镇化率达到55%。为了更加科学地进行城市建设,瑞昌加快了健全城市功能,壮大城市产业步伐。

    近两年,瑞昌把健全城市功能作为提升城市承载力的重要抓手,致力于“城市大建设”,基本完成城区道路、管网改造、美化亮化、文化卫生、教育体育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坚持“上改下、绿改彩、白改黑、四改六”,即将地面以上的管线改到地下,将绿化带改为花卉和草皮,将水泥路面改为沥青路面,将城市四车道改为六车道,城市面貌更加亮丽;坚持城市建管并重,实施“两违”建筑管控、车辆停放管理、渣土运输管理、流动摊贩和占道经营管理、户外广告管理、小区物业管理“六大城市管理新政”,提高了城市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水平。

    与此同时,瑞昌把城市三产作为凝聚人气、繁荣城市的重要支撑,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推进8个总投资190亿元的重大现代服务业项目。建设了3座五星级大酒店;建设了110万平方米林安商贸物流园区;正在建设最高建筑41层财富汇融大厦。这些项目全部运营后每年可新增营业收入300亿元。通过城市三产的发展,带动了6-7万人进城经商就业。

     发展成果百姓共享 重点抓好五件民生实事

    “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民生。我们通过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成果,为群众谋取了更好的教育、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保障、更舒适的居住条件和更优美的环境。” 瑞昌市委书记古小平强调。

    瑞昌在繁荣工业和城市经济的同时,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抓手,今年对民生资金的投入将突破10亿元,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2013年该市重点抓好了五件民生实事:一是投资2亿元对城区学校进行了新建和扩建,缓解了“大班额”问题,解决了农民工子女就学难问题;二是投资2亿元高标准建设长江引水工程,设计日供水能力为10万吨。目前,一期工程正式建成,彻底解决了瑞昌人民饮水质量问题;三是投资5000万元实施7个农村饮水工程,3万农村偏远山区群众饮水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四是完成了2600套公租房建设、1600套廉租房建设,中低收入家庭实现了“住有所居”的梦想;五是加大对发展过程中伴生的矿山开采、车辆超限超载、食品药品安全、道路交通安全等突出问题的管理,维护了群众切身利益。

    与此同时,该市着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引导农民到第二、第三产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通过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断改善农业农村发展条件。该市特别注重把镇村联动建设作为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2013年启动了16个乡镇镇村联动建设,2014年将进一步扩大镇村联动建设范围,实现全市21个乡镇镇村联动建设全覆盖,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环保是项目的生命线 污染减排保持全省领先

    “项目是发展的生命线,环保就是项目的生命线。良好的生态是江西最大的优势、最亮的品牌,瑞昌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来一时的发展。”瑞昌市委书记古小平表示。

    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中,瑞昌把最大限度地巩固和发挥好江西独特的生态优势,作为自己的崇高使命和重大责任,走绿色发展的道路。

    近年来,瑞昌始终坚持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不动摇,把“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理念落实到每一个项目的引进和建设当中,把好项目准入关,凡是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产业坚决不搞,拒绝环保不达标的企业20多个,其中包括一个投资8亿元的企业;在项目引进之后,主动指导企业做好环评工作,对“三同时”不到位的坚决不启动;积极把好项目检测关,对重点企业、重点污染源实行24小时在线监控,对监测不过关的,坚决不放行。污染减排工作保持全省领先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