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彦鹏:白岩松和他的东西联大:高墙上的天窗

19.05.2015  12:13

  新闻人白岩松,最近因为他的“新闻私塾”而备受热议。

  东西联大是白岩松的“新闻私塾”,于2012年开始招生,每届十来个人,招生对象是北大、清华、人大和中传的研究生,现已招了三届共三十多个学生。不过,课堂内容与氛围,有别于传统。

  据说,饼干、QQ糖、草莓棒等各色零食,学生们随手取用;白岩松每次都会拿来好几种茶,各泡一壶,大家随意喝;每月读3本指定书,每本写350字书评。课堂由点评书评、讲新闻业务、学生自定主题展示、看一场白岩松挑选的电影几部分构成,最后是聚餐。不过,扑克牌是东西联大的象征物,班长的人选、就餐的座位,都通过扑克民主产生。

  看到这里,新闻学子们有没有心动?说实话,要是和我们的课堂相比,不止于羡慕嫉妒恨。

  因为我们所处的教育环境。高校行政化,一方面,外部行政干预教育,限制自主办学;另一方面,内部管理行政化,使得高校充斥着官场风气,影响学术自由和正常教学。今年4月新华网发文称,职称论文有“三宗罪”;而去年11月某日报刊文,概括出“大学课堂上的中国”三类问题。这里面或许都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但是你不能不承认问题的存在。

  因为教育环境下的我们。钱理群说,我们的大学在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陈丹青说,80后、90后是他见过最乖、最被动、最有悖青春本能、最缺乏表达意识的两代人。这些观点自然可以因个人的不同而反驳回去,甚至可以反驳地有理有据,但你不能不认同它的普遍性。问题是,什么让我们变成了这个样子?

  此外,资源分配问题,再加上逐年攀升的就业压力,高校教育已背向教育的本原越走越远,向职业培训教育倾斜。出于对现实的考量,我们对读书功利化,为的是在高压下谋得一份待遇不差的工作。所以,上学期间考各种证书,参加各种培训……时下正逢毕业季,好多毕业生在感叹:大学四年,竟然没有认真地读过几本自己喜欢的书。

  对比之下,你会发现白岩松的东西联大才是一个人文教育之地,像一个脱俗于现实社会的教育桃花源一样。它给学生的,学生也有所悟,如敬一丹文中所写:

  如果你刚好度过了漫长的青春期,你或许不缺方向感,但你会缺方法论。

  如果你缺方法论,你会迷路。

  如果你迷路,你会害怕。

  如果你害怕,你会无力。

  如果你无力,你会需要信仰。

  如果你信仰,你会勇敢。

  如果你勇敢,你会追求真相。

  如果你追求真相,你会坚守新闻。

  如果你坚守新闻,你会读懂人性。

  如果你读懂人性,你会减少抱怨。

  如果你想抱怨……

  与其抱怨,不如改变;想要改变,必须行动!

  最后十六字,是东西联大的校训,不仅有白岩松的风格,更有他的期许。他希望联大的人“是方法派、行动派和建设派,是一个人情练达、更有人性和人文关怀的、同时不以短期的赢或者输去做一种评判或者内心太大波动的人,最重要的就是行动。当下的中国社会,一个标志性的特点就是大家都在抱怨,觉得责任全是别人的。那你在做什么?

  因此,即使刚走出校门“对工作的幻想都破灭了”,那也是短期的输与赢,太在乎而又没去改变,去改变但是又碰壁了,发现自己的力量太微弱——抱着改造世界的理想而来,最后却丢盔弃甲,用“失败”定了性,鲜有坚持者——那是因为,太多的人习惯甚至摸透了这个社会的“规则”,产生了依赖不想去改变,而只好等着被改变。这就是大众所受的教育。

  “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是反响巨大的《盗火者》的主题曲,这也是反思教育者对教育的本质达成的共识。

  白岩松曾说,作为新闻记者,“我的确很担心大学的教育,恐怕也存在一定的不满”(《南方周末》2014.05.22)。所以,他以一己之“软公益”,在高墙上刨开了一扇天窗,去培养社会的“守望者”。

  一棵树的力量极其有限,倘若有一天这棵树变成了一片森林,高墙自然会变矮。

  只要行动派的“DNA”会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