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岁老兵的抗战:说起日军暴行浑身颤抖 绝地突围含泪放弃战友

07.07.2014  15:32

人民网南昌7月7日电(秦海峰 李秋秋)何东印,河北省鸡泽县人,1928年3月出生,1941年参加革命,1945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河北转战江南,经历了抗日战争的枪林弹雨,也经历了解放战争的烽火硝烟。复员后他扎根铜鼓,投身公路建设。1988年,从铜鼓县公路段离休。

天灾人祸 13岁懵懂少年投身革命

1941年正是冀南地区斗争最艰苦的时期,自然灾害造成粮食颗粒无收,日寇正在大扫荡。日寇炸毁了河堤,并在水面散布霍乱病菌,根据地疫病流行。战争、灾荒和疫病使穷苦百姓在水深火热中挣扎。

何东印全家生活在与河北省鸡泽县城隔河约1公里处的王三塔村,家中还有父母、姐姐、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穷苦人家没有存粮,遇上荒年根本吃不上饭,只得以草根树皮之类果腹。盘踞在鸡泽县城的日军时常出动对根据地进行烧杀抢掠。“看见日本鬼子过河,我们就要逃跑,日本人来了要抓鸡、抓猪、抓牛,还要抓壮丁,抓年轻女的,抓到了就用绳子捆成一串串地带走。被抓到的差不多都没有回来了。”13岁的何东印与家人饿着肚子东躲西藏,过着担惊受怕的日子。

日本人残忍,他们不是人……”讲到日本侵略者犯下的罪行,何东印浑身颤抖得有些说不出话来。日寇铁蹄践踏之处,生灵涂炭,血流成河;残害百姓的手段极为毒辣,集体枪杀、活埋、火烧、刀砍……

反正在家里也饿,没有活路,我就跟着游击队跑出去了。”1941年11月,鸡泽县游击大队刚好驻扎在这个村,村里的许多年轻人都跟着游击队走了。由于年龄幼小,加上营养不良,何东印瘦弱得连枪都扛不动。游击队就将他送回了家。“在家里没过两个月,我又去了,队里就留了我。”这个懵懂的少年,从此走上了危险重重的遥远征途。

军民情深 老乡机智掩护化险为夷

由于日伪网罗收买汉奸、叛徒、地主豪绅充当走狗,在华北推行“治安强化运动”,对根据地的“扫荡”越来越频繁,四处抢夺粮食、棉花和其他战备物资,游击队的抗战也非常艰难,每个人只发一杆枪、三颗子弹、一个手榴弹,吃穿更是谈不上。何东印说,游击队经常更换驻地,一晚上行军几十里是常有的事。

何东印还是个孩子,非常想念家人。有一回游击队驻扎在离家不远的地方,就叫上同村的几个游击队员一同回去看望家人。村里一个汉奸地主发现后,立刻向日军通风报信。放哨的队员及时发现日伪军出动,大家顺利逃走了。日伪军没有捉拿到何东印,就向他的家里要人,将其父母一顿暴打。其父被打至重伤,在床上躺了半年便死去了。得知这一消息后。何东印国仇家恨一齐涌上心头,“我发誓要将日本鬼子赶出中国,让大家都过上安宁的日子。”何东印因为悲痛、激愤,声音有些哽咽。

日伪、汉奸对游击队阴狠毒辣,老乡们却都把游击队当成自家人。每到一地,房东总是主动腾房子,糊窗户,借碗筷给游击队。严冬季节,行军到深夜来不及搭铺,就摘下屋门,睡在门板上或地上,携带的薄被子垫一半盖一半。老乡们看了心疼得很,把自己的被子腾出来盖到战士身上。老乡们生活在“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的日子里,还经常把视如命根的红薯、花生给游击队吃。有次执行任务后来不及转移,恰遇敌人盘问。“敌人非常狡猾,要看男的手上有没有干活的老茧,看是不是农民。手上没有茧的,不是村里的,都拉出去枪毙。”一名老乡冒着生命危险说何东印是自己儿子,最终帮助他化险为夷。

攻打邯郸 含泪突围要杀更多鬼子

我们白天躲藏起来休息,天黑了就去打敌人,打完又趁黑跑。”何东印随着游击大队转战了永年、曲周、南和、沙河、肥乡等县,夜晚骚扰日伪据点,消耗敌人的弹药物资。为了对抗敌人的清乡扫荡,何东印和战友利用地道多次灵活巧妙地同敌人进行周旋,有力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

1945年春,根据地军民开展对日伪军的春季攻势,攻打大名城,何东印也参加了这场战斗。“我们先是派侦查员乔装打扮,进了城,摸清楚了情况。又去策反城里的伪军。打仗前,我们躲在战壕里大声喊话,说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我们优待俘虏……战斗开始后,那些中国人就没有和我们打。”何东印说,他们用一种带轮子的长梯去攻城,一推轮子,梯子就能架上城楼,一次可以送上四个战士。战士上去后再扔绳子吊上一批。“子弹贴着我的脸飞过去,差点就被打死了!”何东印爬上城墙与敌人肉搏战斗时被推落,右胳膊骨折。“我们抓了一百多名日本兵,全部捆着跪着,还让中队长举着白旗。另外有两百多伪军,全部做了俘虏。缴获了好多粮食弹药,大家都好高兴!”这是他在游击队时经历的最大的一场胜利,有20多名战士为此付出了宝贵的生命。

邯郸是华北的南大门,何东印曾在抗战胜利前夕按照战略部署参与攻打邯郸,这是一场异常惨烈的战役。“我们攻进了城,被敌人反攻,我们又再次攻入。敌人调集更多人围城并再次发动进攻,我们仍旧死守阵地。直至完成任务后才开始突围。”鸡泽游击大队共有三个连,每连三个排,每排人数不等。“我们排三十多人,有一挺机关枪,大部分冲出来了。没有机关枪的很难冲出来的,有些被打死在里面,有的打完子弹也不当俘虏,自己跳井死了……”说着何东印已经泣不成声。他擦着红红的眼睛说,“那种情况下,我们无法救助战友。我们含泪突围,要减少牺牲,杀更多鬼子!

北上南下 转业后投身公路建设

游击大队损失惨重,被打散了。何东印等人被编入了华北军区炮兵营,后来又被并入第二野战军晋冀鲁豫军区第二纵队。他此后继续参加抗战,抗战结束后又参加了解放战争,甚至还随抗美援朝部队开到了鸭绿江边。“我的右耳朵一直听不见,就是打炮的时候震聋了。”“打多了我也不知道怕了,就想着打日本人,给战友亲人报仇,要赶紧结束战争。”何东印说。

何东印在战争中成长,曾经在解放战争的一次战役中,勇敢地穿过火线摸向敌方阵地,干掉了一名机关枪手,受到部队的表彰。淮海战役时他所在炮兵营打掉了敌人二十多辆装甲车,荣立特等功,得了饭碗大的一枚奖章。从河北打到了江南,何东印参加过的战役,大大小小有一两百次,受到表彰也有二十多次。

解放后何东印以正连级干部在江西转业,按照组织安排参加经济社会建设,辗转分宜、奉新、铜鼓任职。他组织带领民工,在肩挑手扛的艰难条件下,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劈山开路,修建了第一条进入铜鼓县城的交通要道,打通了前往邻县修水的道路,修建了联系铜鼓东西两个片区的要道铜棋公路,结束了铜鼓与世隔绝的状况,为铜鼓的经济社会发展打下了基础。1988年,何东印在铜鼓县公路段以书记兼段长的身份离休,与儿孙一直在铜鼓生活。

因在四川趟冰水过河留下的后遗症,何东印腿脚一直不好。不过何东印仍然常爱在街上慢慢走走看看,逗弄逗弄小重孙女,看看老伙伴们打门球。多少生命和热血才换来了这份平安宁静?他特别珍惜这份得来不易的幸福生活。与何东印一同来自河北、有相似经历的抗日战士,还有铜鼓县农机局离休干部王洪忠,铜鼓县气象局离休干部邵江南。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