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血轩亭侠女魂
□王水宝
杭州西湖西泠桥东,在松柏梅树中,掩映着一座汉白玉雕像,这就是我国辛亥革命时期杰出的女革命家、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秋瑾。去年11月8日是秋瑾诞辰140周年的纪念日,是日,我特意前去拜谒。
秋瑾烈士塑像于1981年9月落成,像高2·7米,像底大理石上刻着孙中山先生题词“鉴湖女侠千古”和“巾帼英雄”。在昊昊天宇里,这位巾帼英雄,身披披肩,长裙着地,昂然屹立,英姿如生,巍然屹立于朝晖夕照、湖光山色之中,令人肃然起敬!只见她左手叉在腰上,右手紧按着龙泉宝剑,显出了烈士那“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的坚贞不屈的英雄本色。她微微仰首,两目注视远方,给人一种铁骨凌霜、意志超逸之感,耳旁仿佛响起了女英雄慷慨激昂地高唱:“死生一事付鸿毛,人生到此方英杰。”
秋瑾,字璇卿,浙江绍兴人,是清朝一位能文能武的女革命家。曾在上海发刊《中国女报》,提倡女权,宣传革命。光绪二十八年,随夫到北京后,耳闻目睹清政府的腐败,深为忧虑,立志改革。1904年冬,秋瑾从日本回国,归途中秋瑾发现一张“日俄战争”地图,看到中国领土被并入了日本版图,她十分愤慨。这时,正好有位叫银澜的日本使者向她索诗,本来就怒火中烧的秋瑾,面对祖国山河遭受帝国主义的掠夺和宰割,便毅然提笔写下了“万里乘风去复来,只身东海挟春雷。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浊酒不消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的诗句。字里行间,抒发了秋瑾甘洒热血、赤诚报国的革命豪情。1905年春,她再次东渡日本,经黄兴介绍,与孙中山先生相识,并加入了同盟会。在孙中山先生“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促使下,秋瑾更加积极投入革命活动。
1907年,主张以流血斗争推翻清朝拯救祖国的秋瑾,回到了故乡绍兴。秋瑾下决心要立志革命,为不株连家族,秋瑾与家人诀别,并当众宣布与家人脱离关系。这是智勇双全的决断。是年7月13日,秋瑾主持大通学堂,组织光复军和徐锡麟相约起义,后因事泄失败,于7月13日被捕。在狱中,虽遭多次严刑逼供,但秋瑾大义凛然地说:“革命党人不怕死,欲杀便杀。”7月15日从容就义于绍兴古轩亭口,年仅31岁。就义后,按照她生前遗愿,葬于西湖的西泠桥畔。柳亚子先生曾赋诗:“于祠岳庙中间路,留取荒坟葬女郎。”这座汉白玉雕像下,安放着女英雄秋瑾的遗骸。“青山有幸埋忠骨”,西湖的湖光山色,也为之相映生辉,西湖的美景,更增添了爱国主义传统的色彩。
我久久地伫立在汉白玉雕像前,望着一批批纷至沓来凭吊英烈的少先队员、青年学生和来自港澳台及世界各地的游客。他们都以敬仰之情,凝望塑像,表达对秋瑾的追思。此情此景,勾起了我无限深情的遐想……是啊!秋瑾,一位小官僚地主家庭出身的女子,不忘民族苦难,敢于冲破封建礼教和家庭束缚,走上武装革命的道路。她这爱国的一生,为时代谱写了一部壮烈的历史,人民永远怀念她。把她英雄的名字和英雄的姿态,雕凿在汉白玉上,更深深地刻印在人民心中,这是真正的塑像,永不磨灭。丝丝柔风,掀起了我的鬓发,把我从沉思中唤醒。仰望塑像,忽然记起了孙中山先生在秋瑾就义后,挥笔作的挽联:“江户矢丹忱,感君首赞同盟会;轩亭洒碧血,愧我今招侠女魂”,把它写在这里,以纪念秋瑾烈士诞辰140周年。同时,可以告慰女英雄于九泉之下的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仅完成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未竟事业,而且一个繁荣昌盛、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已崛起在东方。但祖国尚未统一,“同志仍须努力”,待台湾回归祖国,建立成“统一独立与兴盛之国家”(孙中山先生语)的那一天,我将再来拜谒,再献上一束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