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闲语:社区“万能章”是一枚深改试金石
90后去参军,需要社区开具在“文革”期间的表现证明;新农合医保在异地看病,需要社区开具“是否属急诊”的证明……在广东团分组讨论时,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国威电子有限公司车间副主任易凤娇列举了一系列令人哭笑不得的证明事项,经她调研,社区需要开具证明的事项有110多项,社区公章被当成了“万能章”。(3月11日《南方都市报》)
一枚小小的社区公章,竟然要担负110多项证明任务,这不是笑谈,而是人大代表的真实调研。对此社区也尬尴,不盖章就对不住往返折跑的群众,盖章却又要由此承担相关风险,结果许多时候是苦了群众。
为啥会出现“万能章”?这个“万能章”又是如何炼就的?从宏观层面看,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已多次在简政放权上进行了自我“割肉”,从现实层面而言,这些“肉”也该割,因为这些权利审批背后是长期以来的利益纠葛,是某些部门和个人的既得利益,打破这些权利印章,释放改革活力,这是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该如何承接这些权利,如何有效为群众服务?这就成为了一个新课题。从现实情况看,这些权利下放之后,往往成为了一种利益再分割。对自己有利的就想办法留下来,对自己无利的则照单下传,结果传到最后,社区就成为了末端。各种证明材料满天飞,各种矛头都齐指社区,几乎所有的部门、单位、组织都可以要求居委会开具证明,有的仅以部门内部的一纸文书为依据,这就出现了所谓的“万能社区、万能章”。
破解“万能章”必须打出改革组合拳。从社区110多项证明材料来看,显然这涉及到一个权力边界问题。该谁干的事情,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权力清单。哪些该社区做的,哪些该部门做的,应该有一个明细,不能让社区成为一个框,啥问题都往里面装。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从权力清单改起,要从基层社区改起,从这个“万能章”改起。
全面深化改革也不是按图索骥,而是要以问题为导向,尤其要抓住作风建设这个牛鼻子。从社区“万能章”来看,其中很多证明材料,也涉及到一个突出的作风问题。说到底就是一些单位不作为,转嫁风险,基于自身利益,为了将复杂的事情简单化,将责任推给居委会,以此来逃避不必要的责任。对此,要强化作风监督和责任追究,谁不作为或或乱作为,谁就应该被从严查处,切忌不能让社区当替罪羊,让某些人在空空里过日子。
全面深化改革,改到最后都是一些“硬骨头”,但骨头再硬还是要啃,还是要破题攻坚。今年恰逢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和全面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关键之年就应该拿出关键之举,做出关键之为,瞄准关键之事,解决群众关键之难。开局之年就应该在顶层设计的导向下,从基层社区开始试点起步,遵循法治的轨道,对这些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聚焦发力,进行破题开局。
从群众身边的问题改起,中国30多年来的改革就是这样走过来的。在新一轮的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也应该继续坚守这个原则,从这个意义而言,社区“万能章”就是一枚深改试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