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与北广科技等共同完成项目获一等奖
①3月25日,2013年度北京市科技奖励大会召开,部分获奖代表在领奖台上合影。
②2013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系列化纯电动专用车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图为作业中的纯电动扫地车。
③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研制大功率直线电机应用在中低速磁浮车辆牵引控制中。
④2013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纤维转盘过滤系统在污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与示范”,图为纤维转盘过滤系统无锡芦村项目。
⑤2013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深腾7000高效能计算机系统及关键技术”,图为深腾7000现场操作场景。
3月25日,2013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举行,一批用创新书写中国梦的科技英才闪亮登场,被光荣授予奖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安顺等领导为获奖者颁奖。
2013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共有233项成果获奖,其中,一等奖26项,二等奖66项,三等奖141项。获奖成果中,共有166项是由国家、北京市等各级政府资金支持形成的成果,占获奖项目总数的71.2%,这些获奖成果集中体现了北京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高度”,充分反映了首都科技创新的水平与特点,北京市科技奖励政策已经成为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撑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激励和导向。
高新技术企业逐步成为技术创新主体
技术发明类、技术开发类、社会公益类、重大工程类等应用型成果达180项,其中高新技术企业独立或合作完成的成果129项。这表明,在政府科技政策引导下,高新技术企业充分利用北京科技创新资源优势[-0.03%],不断增强自身的创新动力和活力,逐步成为首都重要的科技创新主体,标志着北京市科技奖励制度已逐步成为引导企业自主创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跨越发展的有力杠杆。
如由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中科三环[0.76% 资金 研报]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完成的“组织调控超强稀土永磁材料工程化技术及应用”成果获得一等奖,在国家863和北京市科技计划的支持下,突破了高使用温度磁体、热压纳米晶磁体工程化核心技术,自主开发出“双主相合金”工艺等系列技术,获16项发明专利,产品应用于“神舟”飞船、“天宫一号”等航空航天尖端领域及光盘驱动器、电动汽车、风力发电等行业领域,并出口欧美等发达国家,推动我国成为全球最重要的高端稀土永磁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
联想控股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完成的“深腾7000高效能计算机系统及关键技术”获一等奖,成果研发了我国对社会提供服务的首台百万亿次级计算机,突破了一批高端计算机研制和应用的关键技术,获发明专利40项。“深腾7000”使我国高性能计算机在能力计算方面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大飞机设计、公共安全、 石油勘探、地震分析等方面取得了大批应用技术成果,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产学研协同创新取得新进展
获奖成果中,企业独立及参与完成的成果136项,其中100项是企业之间、企业与高校、研究院所间开展各个层面的合作,围绕首都重点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关键、共性技术和重点、难点问题进行合作研发,大大增强了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促进首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如由清华大学和北京北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六家单位共同完成的“DTMB标准国际化关键技术及应用”获一等奖,该成果研发了我国数字电视强制性国家标准-DTMB标准,并升级为国际电联标准,开创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数字电视广播领域强制性国家标准成为国际标准的历史。
战略性新兴产业显实力 创新驱动“挑大梁”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北京近年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在233项获奖项目中,有关战略性新兴产业获奖项目达到145项,占获奖总数的62%,这些获奖项目共获得授权发明专利575项,获软件著作权289项,涵盖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0.70%]制造、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事实表明,北京积极发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大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用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理念打造更优质的首都经济已逐步取得实效。
如北京理工大学牵头完成的“系列化纯电动专用车关键技术及产业化”成果获一等奖,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7种纯电动专用车整车和20种底盘产品,成果的实施对于提高北京市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水平和产品档次,实现北京市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推动节能减排,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
由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和北京南瑞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完成的“智能电表关键芯片研发与应用”获一等奖,在北京市科技计划的支持下,该成果突破了电力智能化设备核心芯片关键技术,引领国产智能电表主控芯片迈入高可靠性、低成本的新阶段。在北京已有约450万片各类芯片应用于智能终端和智能IC购电卡中,并向全国27个省市规模化推广。该项目的成功实施,为打破国外技术和产品垄断,保障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推动北京市电子信息产业更好更快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近六成获奖科技成果惠及民生
2013年,有131项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惠民成果获奖,占获奖总数的56.2%,科技为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提高百姓健康水平与生活质量、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支撑作用。
如浦华环保有限公司完成的“纤维转盘过滤系统在污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与示范”成果,在北京市科技计划、国家863计划支持下,历时9年,针对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和高品质再生回用两大目标,开发出符合中国国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污水深度处理工艺和装备,目前,产品已应用到北京、天津、江苏、浙江等23个省市,总处理规模达1000万吨/日,为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发挥了技术支撑作用,树立了环保行业“中国智造”的典范。
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等单位联合完成的“西瓜优异抗病种质创制与京欣系列新品种选育及推广”获一等奖,培育出优势性状突出、综合性状领先的京欣系列西瓜换代品种,培育出北京市或国家审定品种3个,获得植物新品种权1项、发明专利2项,发表论文58篇。累计销售京欣系列西瓜良种45万斤,创产值1.12亿元。
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丰硕成果
基础研究是新技术、新发明的先导和源泉,是科技与经济发展的坚实后盾。2013年共有43个基础研究类的成果获得奖励。科研人员经过长期不懈的探索,取得一批重要原始创新性成果,得到国际学术界广泛认可。据统计,43个获奖成果发表论文总数2633篇,被国内外同行引用次数21779次,为解决首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改善民生的若干瓶颈问题奠定了可靠的科学基础,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持续创新能力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培养了一批引领国际科学前沿的领军人才和世界一流水平的科学家,彰显了北京的原始创新实力。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完成的“基于离子液体溶剂体系的纤维素加工与功能化的新原理和新方法”获一等奖,该成果设计合成了高效溶解纤维素的系列新型离子液体溶剂,成功制备了一系列性能优异的再生纤维素材料和功能化纤维素材料,发展了以离子液体为介质的纤维素衍生物的均相合成新方法。研究成果获得了国内外同行的一致认可,并被广泛引用和验证,发表SCI论文66篇,被SCI他引1688次,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2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7项,其中多项专利在国内纤维素行业龙头企业获得实施。
中青年成为科技创新中坚力量
获奖项目完成人中,45岁以下的中青年科技人员1081人,占获奖人员总数的60.4%,一大批“80后”科技人员脱颖而出,仅“85”后的科技人员就有近两百名,最年轻的仅23岁。一批高素质、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成长为首都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反映了北京已形成了促进高技术人才和创新团队聚集的科技创新环境,科技奖励逐步成为培养人才、激励人才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