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升级系列报道】新干成功打造“南大门” 产业转型效益突显

12.12.2013  22:52

  今视网12月12日南昌讯(记者 良保)2013年,预计新干县实现生产总值87亿元,增长13%;财政总收入完成11.5亿元,增长15%,地方财政收入完成7.6亿元,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0亿元,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6.4亿元,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11800元,增长5%。这一串不可思议的数字是新干县全力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高效集约发展区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可谓是成功的打造“南大门”。

  “小县办大市场” 以产业发展为核心致力产业升级

  为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高效集约发展的战略要求,新干县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在谋划“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未来五年发展定位,把新干打造成“三基地一中心”,即:全国具有重要地位的盐卤药化生产基地、全国具有一定影响的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全省重要新型制造业基地、赣江周中游重要的物流集散中心。

  同时,新干县始终坚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不动摇,致力于加快推进特色产业集群,着力延伸产业链条,大力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并利用工业化理念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整合涉农资金,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优势特色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进一步壮大绿色粮油、优质果业、生猪养殖、中药材和高产油茶五大特色产业。

  目前,工业经济已基本形成了“一区三园”的发展框架和“2+2”的产业格局。有农产品加工企业100多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2家,市级龙头企业27家,县级龙头企业26家,是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稻米加工强县。据统计,截止2012年底,到2012年,园区共落户企业 285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72家,从业人员16212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3.4亿元,成为吉安市5个百亿园区之一。

  此外,以“小县办大市场”的构想发展商贸物流业。实施“基地+市场,带物流”的产业发展思路,发挥地处江西中部、赣江中游的区位优势,依托赣江水道、京九铁路、105国道、赣粤高速等交通条件,打造以物流业为特色、以箱包皮具、灯饰照等明专业市场为骨架,建设赣江中游重要的物流集散中心。搞好城北物流园、箱包皮具工业城和玻璃灯饰交易城建设和运营,规划建设河西物流园、河西建材市场等项目。

  主动出击争引项目 以重大项目为支撑增强发展后劲

  按照“保增长、调结构、强基础、惠民生”的基本要求,新干县不断加大重大项目工作力度。近四年来,先后完成了三湖联圩除险加固、高标准农田、县城防洪工程、大中型沼气、土地开发整理、华能新干热电厂、赣江新干航电枢纽、滨江大道、余新公路、临江至新干备公路、县城区污水管网续建、县城供水管网改造、县城管道天然气、赣江新干段区域环境综合整治等重点项目开发近300个,其中超亿元项目90个。

  同时,实行“一个产业(项目)、一名县领导、一个责任部门,一抓到底”的项目推进机制,全力招商引资和立项争资。近四年,共引进5000万元以上重大项目50余个,引进资金近80亿元,先后引进了中盐江西兰太化工、江西碱业有限公司、新干南方水泥、江西正邦科技、上海泰禾集团等一批产业龙头型项目落户,推进产业集群发展。

  开工建设3000万元以上项目200余个,竣工投产项目近110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0亿元,先后争取了农村危房改造、千亿斤粮食增产工程、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中小河流改造、高产油茶产业发展、农村安全饮水、廉租房、供气设施建设、节能技改、农村电网改造、乡镇卫生院改造、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农村沼气、农村公路等200余个项目,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活力。

  生态立县 以绿色生态为特色创建生态文明

  新干县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除了注重产业的升级与重大项目的推进,还坚持“生态立县,绿色崛起”的发展观念,大力推进“一大四小”工程建设,倾力打造通道“五线”、城镇“两园两场”和工业园区绿化精品工程。目前,全县建设通道绿化精品工程93.24公里,绿化面积4414.4亩,县城区绿化860亩,工业园区绿化面积821亩,带动全县完成新造林面积44789亩。

  “除了发展经济,保护环境,我们真正要做到的是发展‘吃干榨尽’的循环发展产业链。”新干县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新干县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通过完善上下对接、配套齐全的产业链,达到企业小循环、园区大循环,资源利用最大化,废物排放最小化,实现生态工业园“绿色制造”。

  据资料显示,新干县城市规划面积由2009年的10余平方公里扩大到了30平方公里,翻了一番。县城建成区面积达16平方公里,城区所有大街小巷已100%实现硬化,城市绿化率达43.6%;路灯、景观灯美化率达97%,空气和水质均达到国家三类标准。2010年年底成功摘得“国家卫生县城”桂冠。2011年底成功创建国家文明城,现正在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和省级森林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