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导演奥利弗·斯通谈合拍片:太浮于表面 只顾挣钱
昨天上午,第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中外电影合作论坛在北京饭店举行。美国导演奥利弗·斯通、墨西哥导演阿方索·卡隆、俄罗斯导演季莫尔·贝克曼贝托夫、法国演员让·雷诺和中国导演宁瀛等中外电影人齐聚一堂,畅谈“国际合作的本土化策略”。
《最后的战争》将推出续集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童刚、美国电影协会主席克里斯多夫·多德出席论坛并致辞。现场,中美加合拍片《最后的战争》进行了合拍签约,并签署了续集《迟来的和平》合作意向书。《最后的战争》由尼克·鲍威尔执导,海登·克里斯滕森、刘亦菲、尼古拉斯·凯奇、安志杰等人主演,预计今年9月或10月在中美上映。
现场还推出了中法合拍片《勇士之门》项目。该片是第三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中外电影合作论坛的成果之一。吕克·贝松去年参加完论坛后,回国后与人合作写出了这部剧本。
合拍片不能仅仅盯着钱
当天论坛以“国际合作的本土化策略”为论题。谈到合拍片的本土化问题,奥利弗·斯通直言大多数合拍片都不好,所谓合作仅仅浮于表面,只是加上了另一种语言或他国的演员。他认为,合拍片不能老盯着钱来做,要有更深度的融合和思考,“一部美国电影如果仅仅选择中国演员,那并不能算是好的合作,也不能造就好演员或好电影”。
对此,阿方索·卡隆表示认同。他认为,对于合拍片来说,钱是必要的,但不能只为了钱,要注重有机的融合,“在《地心引力》中,中国元素是有机组成部分。就太空站来说,中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
曾拍摄《通缉令》的俄罗斯导演季莫尔·贝克曼贝托夫认为,人性是相通的,合拍不能从钱出发,而应该多交流,分享各自的想法。他称这也是他来参加北京电影节的原因。就着“沟通”的话题,阿方索·卡隆进一步强调,这种沟通应该是双向而有意义的沟通,“当我们真正有内容去沟通的时候,这种沟通才有意义,沟通不能成为商业或者交易的一个借口”。
奥利弗吐槽功夫片
被问及是否会来中国拍合拍片,奥利弗·斯通坦言,他曾为寻求合拍而三次来中国,但提出的三个合拍项目都未能实现,他不禁感慨在中国拍合拍片有太多限制。斯通称他是个坦率的人,经常批评美国电影,这次来北京依然不改本色,表达了对中国电影的一些失望情绪。他称十分喜欢上世纪70年代的中国功夫片,里面的角色、服装都非常中国化,“现在的功夫片不再有这种魅力,像《卧虎藏龙》拍得非常漂亮,但失去了最初的魅力”。
对此,卡隆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老的功夫电影固然有魅力,但不能墨守成规,“就《卧虎藏龙》来说,现在的年轻观众受到多种文化的影响,它能被这些年轻人接受”。
卡隆称,他对中国文化非常着迷,因此希望和中国能有更多的合作。“我对于中国文化背景下发生的故事很感兴趣,也希望找到一个合适的中国故事,然后把自己的视角带进来。”他称暂时还没有具体的合拍计划,但是对此非常有兴趣,以后会看更多中国电影、书籍,“我想指出的是,对中国文化来说,我非常有好奇心,而不仅仅是看作金融交易而已”。
卡隆瞄准“无特效”
卡隆凭借《地心引力》摘得第86届奥斯卡最佳导演奖,他称“小金人”奖座确实带来了荣誉、行业地位和便利之处,让他可以拍自己想拍的电影,接下去可能会拍简单、没有特效的剧情电影。至于具体项目,他笑言自己是个很慢的人,一部电影要用四五年,因此还没定。
谈及对中国电影行业的观察,他认为中国有一个健康而巨大的本土市场,“大家可以利用起这个本土市场,来作为进入世界电影市场的坚实基础,而不是去复制或抄袭别的国家的模型。”他希望中国能拍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电影。他认为,中国电影应该创建起自己的模式,最重要的就是要把中国推介到世界上去,而非把世界带入到中国来。 (吕莉红)
官方微信 | 人民微博 | 官方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