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露阳光育芬芳 抚州市推进苏区振兴发展战略速写

27.06.2015  10:35

    一个地方的发展史,总有若干无法绕开的重大时间节点。2012年6月28日,《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后简称《若干意见》)的出台便是这样一个永载抚州发展史册的节点。

  三年来,抚州抢抓机遇,在中央、省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既争取帮扶,又自力更生,让对口支援的雨露阳光孕育满地芬芳。向莆铁路通车,杭长高铁穿境,动车呼啸驶入城中;江铃集团入驻,“抚州制造”汽车伴着满堂喝彩声惊艳下线;大唐电厂开工,一座新城平地而起;农村日新月异,村民陆续告别土坯房,住进了新楼房。

   建机制搭平台 使对口支援方案效益最大化

  随着《若干意见》而来的,是一套套“真金白银”的支援方案迅速出炉:中央统战部为广昌捐款捐物合计800万元,援建的120个民生项目已开工建设;国家民委加大对乐安少数民族帮扶力度,下拨产业发展、扶贫开发等各类资金500多万元,为乐安中小学赠送价值30万元书籍;国家文物局实施项目带动助力苏区振兴发展,全年批复宜黄文保项目4个、资金5000余万元,全市已获得文保项目经费过亿……

  支援方案出台后,抚州建机制、搭平台,全力做好对接工作。该市先后出台《抚州市关于贯彻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抚州市贯彻落实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实施方案》,编制了《抚州市原中央苏区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规划》、《抚州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等11个专项规划,建立并推行“项目化、时间表、责任人”工作机制。同时,该市充分发挥抚州同属鄱阳生态经济区、海西经济区和原中央苏区三大国家战略政策的叠加效应,推进区域合作,加快“融入南昌、对接海西”步伐,先后与南昌、莆田两市签订经济合作交流框架协议,搭建加快苏区振兴发展的新平台。

    补短板强优势 让产业集群成为发展动力

  振兴之路任重道远。抚州人深深感受到,要把国家部委的对口支援转变为发展的契机,补产业短板、强产业优势是必由之路。2012年开始打响的“三大战役”——工业强攻战、县域经济发展大会战、跑项争资攻坚战,打出了抚州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希望。

  坚持“植产业之树、造企业之林”理念,写出一个个“建链”“补链”“强链”故事,让散弱小的抚州工业在低谷中崛起。2015年,抚州高新区成功跻身国家级高新区、崇仁县获批变电设备“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集群”一词成为抚州工业新概念。目前,全市形成抚州高新区汽车及零部件、崇仁变电设备、金溪香料、黎川日用耐热陶瓷、南城南丰食品加工等10个省级产业集群。

  抚州的传统优势产业农业,也加快了“接二连三”的步伐,形成南丰蜜橘、广昌白莲、金溪香料、东乡畜禽养殖等特色生产基地,带动资溪大觉山、乐安流坑、南丰蜜橘采摘游等多个旅游热点,全市已发展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58家,市财政总收入由2011年的100亿增至2014年的150.1亿元;农民收入大幅增长,由2011年的7050元上升至2014年的10460元。

   惠民生重生态 为苏区注入幸福新内涵

  产业发展为抚州改善民生注入了强大的财力支撑。三年来,一批批民生问题得到解决:22万名困难群众纳入城乡低保范围、61.89万名农村居民饮水安全、6.6万余户农村居民用电困难等问题相继解决……截至2014年,抚州市苏区9县民生支出总和达106.1亿元,全市贫困人口减少了11.8万人。

  丰富的生态资源,是抚州实现后来居上的重要依托。在改善民生的同时,抚州始终坚持把生态保护贯穿振兴发展的全过程,并把生态幸福作为幸福抚州的重要支点,努力推进生态环境治理,重点开展了抚河源国家生态补偿试点、传统村落保护、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等一系列工作。2014年,抚州市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

  雨露阳光育芬芳。抚州,追寻着小康梦想,铿锵前行!(记者 李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