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俭之风吹入中国农村
新华网江西频道2月21日电(记者沈洋 程迪)提倡喜上加喜的中国人,最爱在春节期间办喜事。记者在中国农村采访发现,中央八项规定倡导的节俭之风已经从官方传导到民间。
春节临近,大量在城市务工的年轻人都返回了农村。趁着村民回家过年,22岁的杜云龙决定把婚事给办了。“婚车是亲友免费提供的,婚宴就设在村里的老年人活动中心。”杜云龙说,没有豪华的迎亲车队,没有在星级酒店办婚宴,仅这两项就节省了2万多元人民币。
要是在两年前,杜云龙这样办婚礼肯定会被村民耻笑。因为紧邻着南昌市中心城区,杜云龙家所在的湖坊镇石泉村发展迅速。不断富裕起来的村民在办喜事方面从不吝啬金钱。而且,因为爱面子、好攀比,铺张浪费之风在村里愈演愈烈。
杜云龙的叔叔杜小华告诉记者,以前,村里的婚宴一般都要操办两天,请亲友大吃流水席,连续两天中餐和晚餐都要宴请。迎亲的车队不是奔驰,就是宝马,而且至少要十几辆。
“因为讲排场多花了很多钱,其实一点也不值。”杜小华说,但是村里人都这么办,很多经济条件差一点家庭也得跟着大操大办,否则,就会被人看不起。有的年轻人因为办喜事四处借债,婚礼一结束就赶紧外出务工挣钱还债。
顺应村民的期盼,石泉村制定了管理规章制度,倡导节俭办婚礼。杜云龙的婚事就是在这个大背景办的。“婚礼省下不少钱,我们的小日子可以过得更加红火。”杜云龙说。
记者了解到,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后,中国很多农村出台了倡导节俭办红白喜事的乡规民约。
福建晋江大埔村制订了《婚丧喜事改革村规民约》,婚丧喜庆办几桌酒,花多少钱,都纳入村规。村民拿出部分节约下来的资金捐给村里的爱心慈善援助站,逐渐形成守望相助、邻里相亲的文明乡风。
向“舌尖上的浪费”宣战,重庆市巫溪县尖山镇倡导“新事新办、白事简办”,为小山镇带来了“节俭养德”新风尚。2014年1月到5月,全镇办了近百场红白喜事,共节约资金200多万元。
“农村人爱面子,只有把面子这层窗户纸捅破了,节俭之风才能吹进农村。”谢小英说,村级组织应该有所作为,让村民避免“死要面子活受罪”的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