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允许有行政领导职务的科技人员技术入股
7月2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国家科技战略座谈会,并在讲话中指出,要创新科技收益的分配机制,支持科技人员靠智力创新致富,让科技人员以自己的发明创造合理合法富起来,激发他们持久的创新动力。
广东在科技体制改革中,继续走在改革的最前线。近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出台《广东省经营性领域技术入股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一系列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难的创新政策,破除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制度性障碍,以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实施方案》明确,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可自主决定对其持有的科技成果采取技术入股方式开展转移转化活动;规范担任行政领导职务的科技人员参与技术入股;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以科技成果作价入股的企业,应从该科技成果技术入股股权或收益中提取不低于50%的比例……
“红线”太多成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大制约
广东省高校和科研机构集聚了大量高层次人才,创造了大量科技成果,但由于相关制度的限制,造成不少科技成果未能开发利用。
6月25日,在“创新驱动 南粤争先——广东政产学研创新发展研讨会”上,华南理工大学校长王迎军说,高校一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研究成果不能及时转化,一个重要原因是“红线”太多,转化过程中碰到的阻力大。
广东药学院院长郭姣也认为最大的制约就是体制、制度,“学科带头人的成果多,能转化吗?能入股吗?能办企业吗?现在社会鼓励创新创业,可是实实在在的细则还不够明确。教授入股有利于成果转化,但担心触碰到反腐‘红线’”。
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副院长曾新安主要研究食品非热加工及果酒果醋酿造。在果酒果醋的酿造方面,他已成功开发出多种型号的强电场酒类催陈装备并进行产业化应用;近年来也开发出鲜荔枝汁酒、荔枝烈酒、冰荔枝酒、金柚干白、金柚果醋、柑橘果醋等产品,并在多家企业实施产业化。
曾新安告诉本报记者,由于“最后一公里”没有打通,所以制约着部分优秀的科技成果成功转化。科研人员自身没有那么多经费来支持产品成型,再者科研人员不一定能解决好产品营销、供应、设备等方面的问题,他们擅长研究,但是一个产品若要走到市场上,还需要考虑市场欢迎度。同时,在成果转化中可能出现技术问题,成果转化后还存在一些瓶颈等。因此,科技成果往往是半成品,在半成品变成品的过程中,还需要试验、打造、打磨、验证。这个过程是必需的,如果没有企业和科研人员共同参与,科技成果转化很可能半途而废。
《实施方案》出台以前,由于各种办理程序繁琐,在科技成果转化上较少有科技入股的案例,大多是跟企业签署横向的合同,技术服务企业。曾新安说,没改革前的技术入股不好落实,评估也不太好弄,因为专利技术归属学校,做研究的是个人或团队。比如植物发明的新成果,如果折算成股份,就需要学校、企业和个人三方同时协商,而不是以往学校和企业两方进行协商。
一般来说,以往的科技成果转化多以订单式或者面向需求的科研模式进行,即企业提出需求,高校组织力量进行分析,最后研究成果要达到企业和社会提出的要求。
曾新安分析,《实施方案》出台后,科研人员允许技术入股,传统的订单式合作模式将有所改变。比如,企业A提出要求,交由科研人员B来解决问题。科研人员一般具有前沿的知识和科研水平,比企业看得远一些、准确一些,能够提出一些原创性的东西。因此,从创新角度讲,科研人员B成了主体,如果入股融进企业中,将能够培育出更优秀的新产品技术。这时,B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将得到加强,情况不再是A提出问题,而是B拥有原创的东西去找A来实施,这样能够更好地发挥效能,促进产品和技术更新换代。
曾新安说,从引导的角度出发,技术入股改革将会大力推动科研人员特别是高校老师,从事真正的创新、实在的创新。这种实在的创新是指推动市场和产业发展的创新,而不是一些基础研究或者是仅仅为了一篇文章而体现出来的创新。技术入股改革或将能使科研人员逐步转为务实型创新人才,科研成果真正面向市场和产业需求,有利于推动产业和经济的发展,从而使得社会以创新为主导,全民走向务实的风气,人民群众可通过智慧创造财富,特别是对科研工作者来说,收益得到保障。
目前多项科技成果已实现产业化的曾新安表示一直很想技术入股,“我担任学院副院长一职,听说有行政职务的科研人员不能入股。之前我还会担心行政职务是否影响入股,自己是否需要在二者之间做选择。现在技术入股改革后,校长院长学科带头人都可以技术入股。这对我来说是一个福音”。
对于日后技术入股,曾新安最想技术入股的是现在的研究方向,“现在的研究成果最对接市场需求,某个企业正好在研究这些,我可以融入我的技术。有现成的企业、现成的产品,我只需改善产品、新增产品或是改进技术,这样能使企业明显进步,转化成功率也大。如果是原创的产品,则需从最初做起,相对来说,风险大一些、进行得慢一些”。
2014年年底,根据科技部综合评价,广东区域创新能力连续7年稳居全国第二位。在构成区域创新能力的五个分项指标中,广东省创新绩效位居全国第一。全省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2.4%,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技术自给率提高到70%,接近创新型国家和地区水平;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占全国比重超过50%;全省从事研发人员达52万人,规模居全国第一。
《实施方案》贯彻落实了《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决定》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意见》的精神,其意义在于深化广东事业单位科技成果管理改革,打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通道,进一步为高校和科研机构及其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有利于提高广东科技成果转化利用率,形成广东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交易集散地,提升广东经济发展的后劲。
以前,技术服务的形式是N个企业可享受到同一技术服务,而今技术入股后将变成一对一,亦将影响到科研人员跟其他企业进行该项成果的转化。因此,科研人员一旦以技术入股的形式融进企业中,与企业合作将会是长效的过程,这门技术也在企业中生根发芽。
对此,曾新安建议,实施新方案需要完善配套制度,比如怎么确定股份和保证科研人员获得收益,如何监管和评估等。“技术入股改革的落实不要求必须一步到位,可以逐步落实,鼓励科研人员技术入股和营造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氛围,让一部分人先尝到甜头,这对日后的完善和社会带动起示范性作用,并把这种示范性作用凸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