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缝忆三年困难粟裕家吃午餐:红烧肉很好吃
核心提示:储老先生告诉记者,大概在六十年代,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有一次中午时候,他应邀到粟裕家里拿料子。意外的是,粟裕还特意安排工作人员专门为储宏生准备了一顿午饭,储老先生至今还记得饭桌上一共有四五只小菜,其中“黄芽菜”和“红烧肉”特别好吃、“白米饭又香又糯、我再也没有吃过比这更可口的饭菜了。”储老先生沉浸在记忆中,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
(粟裕 资料图)
本文摘自:青年报网,作者:吴晓青,原题为:《90高龄老裁缝能否进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单 储宏生云轻风淡裁剪旗袍上海滩》
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工作将于七月底揭晓,而上海首批非遗名单内一共收到103项“申遗”项目,其中包括旗袍和中山装。旗袍起源于北京,却成为上海的一张“软名片”,在风起云涌的上海滩,今日还拥有最年长的旗袍手工艺传承人,储宏生堪称“民间一绝”。
“《花样年华》的旗袍领子太高了!”
储宏生是苏州人,他说着一口好听的“吴侬软语”,给人特别柔软的感觉,云淡风轻。
“储老先生在这里吗?”近日,记者一脚踏进“翰艺”,只见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头笑呵呵地走了进来,手上端着一大杯热茶,这么多年了,他没有改掉苏州人爱“泡茶”的习惯。“侬好啊!”储老先生温和地与记者打招呼,午后的阳光淡淡地铺在彩色的地砖上,他满头华发,突然有一点恍若隔世的感觉。
储宏生太出名了!关于他的传说版本极多,有人说张曼玉在《花样年华》中的旗袍就是他“操刀”的,这实际上是一个误会,正确的版本是:《花样年华》剧组曾经专门到“翰艺”拍过剧照,这里大多数都是传统旗袍、又长又薄、图案非龙即凤,十分鲜明。“我专门到国泰电影院看过这部电影,片中旗袍的领子太高了!”储老先生如数家珍地说,高领子的旗袍好看,能拉长身高,但却不方便日常的生活,所以经过改良后,现在大多数旗袍还是在腰部、裁剪上“大做文章”。
“穿旗袍的女人最考验身材了,前突后翘、讲究匀称,张曼玉的身材就很适合穿旗袍。”现场,储宏生老人介绍裁剪经验,他随手就从口袋里掏出来一根皮尺,在一模特上比划起来,这是老人的习惯:随身都要带一根皮尺,娴熟地量了起来,他对数字“过目不忘”,记性极佳。
身边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近年老人很少亲自操刀了,主要为一些顾客量尺寸,但他就是店里的“镇店之宝”,慕名前来的人络绎不绝。储老先生思维敏捷,还配了一部旧手机,时髦着呢!
16岁含辛茹苦到“朱顺兴”学生意
坐在记者面前的储老先生满头华发,窗外的阳光斜斜地透了进来。
“我的老家是苏州吴江,虽然是家里的独子,但16岁就来到了上海‘学生意’,当时男孩子跟着师傅学一门好手艺是最重要的,裁缝就很吃香。24岁起在南京东路知名的老介福等老字号店跑外勤、量尺寸。”说到这里,老人露出一点得意,他解释说,师傅觉得他待人接物的能力较好、性格活跃,就经常派他跑客户等,比如上门帮助老顾客量尺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