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视观察:\"科学发展 绿色崛起\"的江西样本
今视网12月12日南昌讯(良保)“天蓝,水清,鸟飞,草长”,这幅令人向往的画面将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展现。作为一个区域性的国家发展战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将成为江西“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样本。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四周年来,这个集生态、和谐发展的地区样本是如何演绎的?
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省 成就江西科学发展最强音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特色是生态,核心是发展。四年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省成为最有底气的目标。
四年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总量占全省比重不断增大,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2012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实现生产总值7626.65亿元,占全省的58.9%。区内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的比重达到68%,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占全省的比重为58.69%。
今年前三季度,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实现生产总值5739.21亿元,预计全年8400亿元左右,为2009年的1.87倍。通过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鄱阳湖湿地面积由46937.5公顷增加到2012年的70126.8公顷;全省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3.1%,比2009年提高3.05个百分点;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提高到80.7%,比2009年提高4.4个百分点。
长期坚持不懈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让江西有了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资本。目前,我省共创建了15个省级生态县(市、区)、20个省级生态工业园区,组织104个单位开展了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的38个县(市、区)开展“绿色植保农药减量推广行动”,大力推广应用生物农药、生物防治、生态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这一项行动,使得鄱阳湖因此每月少“喝”农药260多吨。
探索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改革创新发展新模式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十八届三种全会决定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国家顶层设计来考量,“五位一体”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四年来,积极探索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着力于创新发展理念,建立长效机制,为区域经济的绿色崛起提供了制度保障。
探索生态立法。颁布实施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保护条例》、《江西省湿地保护条例》等一系列地方性生态环保法律法规,制定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一系列制度,建立健全生态环保法制体系。
探索生态补偿机制。在“五河”和东江源头地区探索开展生态补偿试点。建立了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保证金制度,在赣州、南昌、九江、宜春、吉安和新余等地开展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补偿试点。建立了地方公益林生态补偿机制,补偿标准逐年提高。
建立绿色考评体系。按照《江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建立差别化的分类考核体系,建立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考评机制,江西在全国率先建立“绿色”市县考核体系,不以GDP论英雄。
科学布局战略定位 壮大循环经济崛起新引擎
萍乡市建设国家资源枯竭型转型城市,
贵溪市入选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
新余成全国首批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示范城市,
赣州入选全国餐厨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 ,
南昌纳入首批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
鹰潭铜产业循环经济基地成功申报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
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入选2013年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
丰城市打造全国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试点基地,
…… ……
在贵溪、浮梁、共青城等10个县(市、区)率先开展省级低碳发展试点试点。确定一批市县分别开展统筹城乡发展、“两型社会”建设、自主创新、县域经济发展、民营经济发展、公共服务均等化等六类综合改革试点。
一年多来,循环、生态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各大城市发展的关键词,也正成为撬动发展崛起的新引擎。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江西最大的优势、最大的财富、最大的潜力、最大的品牌,鄱阳湖更是我省生态环境优势的集中体现。
“国家发改委发布我省能耗晴雨表,江西省处国家节能三级绿色预警等级,表明节能降耗形势总体良好!”江西省发改委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国家有关部委日前发布《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项规划》2012年度考核结果,我省8个水质断面考核达标率为100%,考核结果为“好”。”
捷报频传,成果喜人。今年以来,我省在生态发展上不断用成绩来引证结果,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更好地有机统一起来,成为贯彻整个发展的核心。做好源头控制,保护好鄱阳湖“一湖清水”,不是口号,已落实到具体举措的指导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