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新语:讨薪“马拉松”背后是“任性”的权力
新华网沈阳12月12日电题:讨薪“马拉松”背后是“任性”的权力
记者汪伟、孙仁斌
新华社近日关于“42名农民工的讨薪‘马拉松’”报道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农民工给记者打来电话表示,本溪市委、市政府已经开会专题研究解决这一欠薪问题。此举值得肯定。但是,一些政府主管部门此前对农民工权益的漠视,用当下流行的话讲是“有权就是任性”。
记者采访时目睹,信访部门只是一再强调事情解决不了,甚至连程序性的登记也懒得做。在劳动监察部门,虽然农民工可以投诉,可是得到的答复依然是遥遥无期的等待。不知道是否真如工作人员所说“管不了”,如果确实“管不了”,肯定让百姓失望,如果“管得了”,为什么又拖了两年?
一些地方政府严格落实国家政策,通过严格执行“恶意欠薪入刑”、出台地方行政法规、实施“欠薪保障金”制度等,帮助农民工成功讨薪,此类案例时有所闻。但是,解决的案例虽多,农民工讨薪事件却如同一部“连续剧”,几乎每到年终岁尾总会在不同的地方上演。
回顾近年来颇具戏剧性但又不乏辛酸的农民工讨薪事件,跳楼、爬塔吊、自拍微电影、召开“新闻发布会”,农民工不断地进行讨薪招数的“创新”。他们之所以这样做,不过是为了吸引舆论关注,进而向主管部门施压,以求早日拿到工资。舆论关注了,媒体曝光了,主管部门便“高度重视了”,农民工也就可能顺利拿到钱了。这种戏剧化的讨薪能够成功只是小概率事件。像皮球般被踢来踢去的讨薪过程,恰恰说明政府手中的权力确实“任性”:面对法治知识匮乏、政策水平不高的一些农民工,主管部门“高大上”的骄傲态度让人对其手中握有的权力敬且畏。然而,不要忘记,主管部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为人民服务是理所应当的责任。
或许有人会说,农民工应走司法程序讨薪,但采访中一位提供法律咨询的专业人士明确表示:通过诉讼渠道解决农民工欠薪问题周期太长,且即便打赢了官司,也可能面临着执行难等问题。一位河南省官员看了记者的报道后特意打来电话,肯定了记者为民讨薪的行为,他同时也表示,将讨薪农民工简单推向司法是不负责任的做法。因此,在解决这一问题上,政府应该收起“任性的权力”,担负起应有的责任,严格执法,让农民工讨薪“马拉松”早日跑到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