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插队往事》:鲜活的生命记忆(图)
由知青施晓宇、唐希主编的“福州知青文档”《插队往事》(上下)是一部厚重的大书——1030页,110万字,可谓洋洋洒洒,皇皇大著,拿在手中颇有分量。当然,一部书再厚重,与福建省30万知青耗尽十年青春时光以及一生的影响相比,又显得轻逸了些。毕竟这一场上山下乡运动仅就福州来说就有多少家庭卷入其中:分离、思念、困苦、彷徨……不过,当时间的流水不断冲刷那段生活的河床,在昔日踪迹行将模糊甚至消逝之时,用永不磨灭的文字定格那一刻,这部回忆录终究显得非同寻常。
如果从知青插队到返城算起,已经过去40年了。40年光阴,是40载劲吹的秋风,可以扫去无数生命的绿意;是40把锐利的刀子,可以抹去许多生命的存在。当年青春年少的知青,如今已然老去,有的甚至已离开人世,而1980年之后出生的年轻人对那段知青岁月,不是一无所知,便是知之甚少。所以,回忆并记录回忆就显得刻不容缓,好在老知青们对知青岁月的记忆与怀想,从未曾老去或者消失。
2002年,唐希、施晓宇曾主编过“福州知青文档”《永远的脚印》,这部《插队往事》是《永远的脚印》的续篇。从章节编排的讲究、内容征集的翔实上看,知青编辑者们是用心良苦、耗费了心血的。主编施晓宇在《后记》中饱含深情地写道:“作者的文字固然朴实,却充满真情实感;知青的语言虽不华丽,但读来催人泪下。真的是一笔一画饱含甜酸苦辣,字字句句打着插队烙印,大小篇章充满时代特征。”
当从各行各业走来的年迈的知青们拿起笔,以文字的方式“聚首”在这部书里,再次重温那久远的知青生活时,当年的激情,当年的梦想,当年的艰辛,当年的苦闷,当年的困惑,当年的友情,当年的纯真……一切的一切,都如真似幻地重新来过一遍。面对这一切,他们的眼里或许饱含泪水,那是伤感的泪水、满意的泪水,因为他们的青春是不一样的青春,因为他们充实,且从不后悔。
这是一份珍贵的历史档案。100多名知青的回忆文字基本还原了福州知青“上山下乡”这一历史事件的起因、经过、高潮、结局的全过程,具有历史的真实感。尤其下册收录的“知青日记”“书信往来”“实物资料”,更是增添了这一历史事件的现场感和说服力。每个知青都是一个时代,每个知青的文字都是那个时代一份珍贵的历史档案。
这是一份鲜活的生命记忆。漫长而又短暂的知青生活因每个个体的独特生命体验而异常鲜活。饥饿的感受、青春情感的萌发、劳作的艰辛、文化生活的匮乏、内心的苦闷、迷茫的未来、人性的善恶等等,都在这一特殊历史事件的演化中,尖锐而突出地表现出来,这些生命记忆成为他们的内心“收藏物”,影响他们一辈子。
当知青生活已成往事,那就回忆它,并记录它,如《插队往事》一般为历史留下脚印。
陈则周/剪纸
(中新网江西新闻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