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武宁:谁为电梯“吃人”引发“看客心态”埋单?
这是一起本有可能避免的事故,事发前5分钟工作人员已发现电梯盖板异常,但并未采取停梯检修等应急措施;制造单位生产的电梯曾多次出现事故……然而,这次电梯事故,最终使湖北荆州一名乘梯女士的生命戛然而止。(7月29日新华社)
7月26日,本该是每个人开心过周末日子,然而,一段电梯“吃人”视频迅速传播,让人们揪心的看到可怖一幕,一位年轻母亲带着3岁孩子乘扶梯时,因迎宾踏板松动被卷入电梯身亡。笔者在扼腕痛惜之余,忽然发现,一些情绪宣泄悄然弥漫网络舆论场,“微博”、“微信”及QQ都在热烈讨论事件谁是谁非,有的直斥“申龙”电梯制造商产品质量问题,有的追问“安良”百货公司责任,有的质疑当地安监局对事关公共安全商品检测不作为,甚至还有的荒唐诘问,遇难女子丈夫怎么没有登上电梯?而更多的人不是学习转发乘自动扶梯的安全知识,却大搞乘扶梯的“黑色幽默”。各种乘电梯的“恶搞”层出不穷,且在“两微”及QQ大量转发流传,所谓的“谈梯色变”让“看客心态”正在漫延,并对受害者家庭造成了二次伤害,那么,谁该为电梯“吃人”事故引发的“看客心态”埋单?
事实上,冷静反思电梯“吃人”悲剧,既有电梯质量、使用、维修、保养及一些单位对电梯所承载的公共安全意识责任缺乏等诸多问题,也有媒体过度聚焦电梯事故,连串、集中、过度炒作电梯“吃人”事件的问题。电梯“吃人”,谁之责?很明显,这是国家相关部门的追查之责。虽说此事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但媒体责任应本着事实求是精神,从专业角度进行剖析,而不是顺应少数人猎奇心理,发出多重质疑问题。应当看到,有些质疑似乎是在厘清责任,帮助调查事件原委,可是,专业调查结果尚未出来,个别媒体就急冲冲对电梯生产、运行、监管等各环节可能出现的隐患细搜、细查、细报。试问,这种类推、类比的报道又怎能不给公众心理投下乘电梯的阴影?又怎能不引发“看客心态”的调侃?
可以说,电梯“吃人”的悲剧色彩已相当浓烈,严重的恶性后果就像干柴,随时都可能燃烧。此时,迫切需要的是对电梯事故理性反思,并按常规将电梯“吃人”悲剧逐渐淡化,让生活回归美好状态。但是,一些人富余的质疑精神和问责追究的韧劲,在个别媒体过度炒作、点火下,将事件越炒越热,导致“高烧”不退,仿佛不拉出几个人为遇难女子垫背就誓不罢休,这种不断玩味“看客心态”,不是伤害了更多的人吗?
值得关注的是,针对电梯“吃人”事故,荆州已成立了由安监、质监、公安、监察、商务、工会等单位和部门组成的调查组,并邀请了相关专家参加。笔者以为,越是面对重大公共事件,越需要深刻的理性反思,尤其是在事故原因尚未查清,对事故责任人还没定位时,我们不妨放慢发言节奏,等一等事实真相,以便从中学习相关知识、汲取教训,避免悲剧再次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