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赣州:在感恩奋进中书写红土传奇
——写在《若干意见》出台实施两周年之际
日历再次翻到这一页:6月28日。
两年前的今天,《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出台。这项涵盖政策、项目和资金等方方面面的“国45条”,在持续发力中释放巨大效应。929万赣南儿女心怀感恩之情,用700多个日日夜夜书写下这片红土圣地的传奇故事。
今天,当关注的目光再次聚焦到赣南时,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赣州活力迸发、奋力前行的全新姿态。明天,《若干意见》的实施就将步入承上启下的第三年,一段新的征程即将开启。
倾力支援
奋战在一线的“进口老表”,成为振兴发展画卷上的靓丽身影。
今年年初,中央国家机关及有关单位精心挑选的39名才俊,正式踏上赣南这方圣土,开始为期两年的对口支援挂职工作。由此,章贡区(含赣州开发区)由3个部委对口支援,其他17个县(市、区)则各由2个部委及有关单位对口支援。“含金量”如此之高的扶持措施,不禁让人感慨:以“国家行为”集中支持一个地区,在新中国历史上是破天荒的。
到了赣南,民航华东地区管理局挂职干部,南康区委常委、副区长王纪恩很快从“国家机关干部”的身份转到“基层干部”上来。在他的积极沟通下,中国民航局已正式印发《关于中国民用航空局对口支援赣州南康工作方案》,支持赣州开通了两条航线,核拨了赣州黄金机场中小机场运营资金补贴1208万元,并确定7月1日起增开上海浦东至赣州的航班,使赣州至上海航线加密到每日两班。
中宣部、交通运输部、国家烟草专卖局等对口支援单位亦纷纷出台具体的帮扶措施,选派出骨干力量,向赣南输入强劲的发展能量。如今,赣南大地上处处活跃着对口支援单位挂职干部的身影,他们亲身参与,无私奉献,源源不断地为赣南苏区振兴发展送来政策、项目、资金的暖流,为赣南人民“输血”和“造血”。
事实上,对口支援只是加速推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一方面,政策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更加凝聚了振兴发展的合力。两年来,国务院及国务院办公厅下发10个文件,38个国家部委出台43个振兴发展具体实施意见或支持政策,赣州市执行西部大开发政策基本到位,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政策“洼地”和发展“高地”加速形成。
越来越多的人赞叹:赣州已经成为中部的“西部”,老区中的“特区”。
民生之年
振兴发展的两年,是赣南百姓生活改善最显著、小康梦想最接近的两年。
两年的时光,瑞金市叶坪乡黄沙村华屋这个破旧的小村庄实现了华丽的蝶变。今年5月,在参奥运冠军赣南行活动时,双人花样滑冰奥运冠军赵宏博、申雪夫妇都感慨地说:要是我们能有一套这样的房子该有多好!而和华屋村民一样,两年中,赣南已有40多万农户从危旧土坯房中搬到了光堂亮丽的红砖房中。
振兴发展,民生为先。两年间,赣州坚持新增财力重点向民生倾斜,连续两年筹集200多亿元资金,每年办好100件民生实事。2013年,全市民生类支出达271.6亿元,比2011年增加102亿元。
除了集合资源着力完成40多万户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外,我市还解决了237.9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完成35万多户低电压治理,解决7万多户农户不通电、18万多户看不上电视问题。同时,赣州新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8.84万套,基本建成7.5万套,中心城区完成棚户区改造3.84万户。
两年间,全市新(改、扩)建中小学校舍近200万平方米,基本消除D级危房;启动382个医疗卫生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新增病床8100张,看病难问题逐步缓解;提高“两红”人员等特困群体生活水平,给3.69万烈士子女发放定期生活补助;中心城区投放340辆大容量公交车、400辆出租车。扎实推进罗霄山片区扶贫攻坚,扶贫对象由“十一五”末的215.46万人减少到139.51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近11个百分点。
6月25日,一位正在赣州采访的中央媒体记者看到这组数据后,将赣州的这两年称为“民生之年”。振兴发展的成果,正由一项项写在纸上的政策演变成一个个具体的幸福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