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划出“跑官要官”红线 保证实干型好干部向组织提出正常诉求
“跑官要官、说情打招呼”,不仅让一些心术不正、权欲熏心的钻营者“上位”,导致德才兼备、埋头苦干的好干部被“逆淘汰”,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更加扰乱了干部选拔任用的正常秩序,败坏了党风政风。
记者9日获悉,南昌市在全省率先探索划定“跑官要官”红线,凡一年内三次以上或同一岗位工作不满两年就向组织提出明确岗位调整诉求的,视为“跑官要官”。不仅如此,南昌在“堵”住歪道的同时,还“疏”出数条正途,保证好干部“是金子就会发光”。
组织部门深受“跑官”之困扰
记者了解到,在今年南昌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二批活动期间,南昌市组织部门通过信访等途经发现,某些部门或某一地方存在“跑官要官、说情打招呼”现象。另根据南昌市委关于省委第三巡视组反馈意见整改情况的通报,今年南昌查处跑官要官、买官卖官问题19人,其中“双开”6人、免职7人。
对此,南昌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南昌市委在干部选拔任用的实践过程中,始终坚持‘实在、实干、实绩’的用人导向,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但不可否认的是,诸如找个‘说得上话’的人‘走捷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示之以‘利’、恃之以‘权’,为‘自己人’说好话、求关照之类的‘跑官要官、说情打招呼’问题也客观存在,组织部门也深受困扰。”该负责人说。
“而且,有些干部认为只要不涉及利益输送这条红线,经常到领导那里去‘跑一跑’,向组织‘要一要’,也不至于‘上纲上线’。”南昌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这种念头导致一些干部心浮气躁,不安心于工作却热衷于“跑、要”。
针对少数干部对权力顶礼膜拜,一心钻营职务升迁,上蹿下跳,两年不提拔心里有想法,三年不挪窝就想去活动等“怪现状”,省委常委、南昌市委书记王文涛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环境,关键在于干部的心态。干部心态决定工作姿态,进而决定工作状态,最终影响政治生态。如果让“跑官要官”者得逞,则让实干型干部吃亏;如果让“说情打招呼”者得利,则庸俗关系学盛行。
若触犯“跑官”红线决不手软
针对上述“怪现状”,南昌市委在中组部对“跑官要官”行为界定的基础上,探索对不涉及利益输送的“跑官要官、说情打招呼”行为进行了界定,划定了红线。
凡一年内三次以上或同一岗位工作不满两年就向组织提出明确岗位调整诉求的,以及不按层级管理要求越级向上级组织提出明确岗位调整诉求的行为,均视为“跑官要官”;凡受干部本人或他人请托,为管理权限和工作关联以外的干部或有亲属关系、利益关联的干部,违反有关程序非正式地向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负责人提出明确岗位调整诉求的,均视为“说情打招呼”。
南昌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我们制定这一政策时,更多考虑的是怎样解决少数干部心态浮躁、不干实事、热衷专营的问题,通过划定‘红线’产生震慑,让那些‘三番五次’到领导和组织部门那里要位子的人,回归安心工作接受组织挑选的常态。”
南昌明确:对“跑官要官”的干部,一律“不给”;对托人“说情打招呼”的干部,一律“优先不使用”。上述负责人也表示,对“跑官要官、说情打招呼”行为的红线界定是初步的探索,亮明了南昌市委的明确态度:“跑官要官、说情打招呼”就是不行,想通过非正常渠道谋求职位晋升的路就是行不通。
据悉,南昌这一做法在全国都是走在前列。
保证好干部是金子就会发光
“堵”住了一条仕途歪道,必然要“疏”出一条或数条仕途正道,如此方能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上述负责人表示,“划定了红线后,我们还不断畅通干部向组织举才荐才、反映个人诉求的渠道,保证好干部‘是金子就会发光’。”
据介绍,南昌推行了“谈心谈话”制度,以保障党员干部的“自荐权”。如南昌市委组织部领导重点与县区“四大家”正职和县区委常委、市直单位和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谈心谈话等。“组织定期主动找上门谈心谈话,畅通了干部向组织表达个人诉求的渠道。”该负责人表示。
同时,南昌还赋予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分管领导干部使用“话语权”。同时,南昌市委目前正在探索完善干部选任提名署名推荐制,防止“人情推荐”和“许诺推荐”,实现提名权责的统一。“不能只愿意做好人,而不愿意‘唱’黑脸。”该负责人说。
另外,南昌还明确,关于个人职务调整的诉求问题,单位中层及以下干部可向本单位组织人事部门、分管领导以及主要领导反映;单位副职可向本单位主要领导、上级分管领导以及组织部门分管部领导反映;单位主要领导可向本单位的上级分管领导、组织部门负责同志以及上级党政主要领导反映。按层级要求反映的,则视为正常的汇报思想,向组织提出正常诉求。
要杜绝“跑官”仍需完善机制
对于南昌的用人选人举措,南昌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省党风廉政建设研究中心专职副主任曾明认为,总体来看,在现有的干部选任体制下,对干部提名、选拔、最后考察、任用等方面进行一些针对性的、精细化的制度创新,还是非常值得肯定和鼓励的。南昌市的做法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抓准了当前干部选任中的一些重点和突出问题,并且很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些可行的措施来规范干部考核提名和选任制度,相信对于克服当前跑官要官现象有一定的作用。
当然,要评判这项政策的好坏还得看具体的执行效果。曾明建议,首先要细化相关政策规定,并尽可能在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这些规定,特别注重它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其次在此基础上把这一规定合法化,将其变成市委关于干部作用方面的工作条例。最后要构建各种内部和外部监督机制,确保这一规定能够得到很好的执行。
另外,想从根本上杜绝“跑官要官”现象,更重要的是要完善当前的干部选拔提名动议制度,实现党管干部和发扬民主相结合,真正体现群众公认,领导认可。同时,还要完善当前的干部选任机制,真正实现党管干部而不是党委书记管干部的原则。
■信息日报记者袁思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