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的味道

04.02.2016  18:59

  □严巍

  大寒小寒,就要过年。二十四节气数到最后,自然就是年头和岁尾,那熟悉的味道,随着春节的临近,也越来越浓。

  一进腊月,倒计时就开始了。熬腊八粥,泡腊八醋,拉开过年的序幕;赶年集,备年货,敲响开场的锣鼓;洒扫庭院,糖瓜祭灶,小年儿正式登场。之后,一天紧似一天,二十八蒸包子,二十九吃团圆饭,三十包饺子守岁,正月初一起五更拜大年,开罗大戏一个接着一个,高潮迭起,精彩纷呈。

  一年忙下来,没时间吃,没时间喝,只有到了春节,才有更多的闲暇,才能一饱口福。杀鸡,宰鹅,煲汤,炖肉;泡豆嘴,长豆芽,煎豆腐,糗豆馅;摊合折,蒸年糕,包饺子,煮汤圆。各色美食,纷至沓来,祭天,祭地,祭灶王,祭祖上先人,阖家享用,款待亲朋,清香缕缕,缭绕不散。来得那样慷慨,来得那样集中,油油腻腻,吃顶了重又怀念平时的小菜,那才是过年的滋味!

  “姑娘要花,小子要炮,老头要顶新毡帽,老太太要件新棉袄。”从旧时童谣中,我们可以读出,“穿新衣,戴新帽”也是过年的一种念想。为了买到合身的衣服,人们成群结对,赶年集,逛商厦,选款式,挑颜色,试肥瘦,谈价钱,认认真真地享受新年的甜蜜。

  房前屋后,屋里屋外,犄角旮旯,拾掇了再拾掇,打扫了再打扫;窗帘门帘,床单被罩,锅碗瓢盆,洗了又洗,刷了又刷。真个是,窗明几净,赏心悦目。除旧是为了迎新,那些残的、损的、旧的,该修的修,该换的换,该添的添,新里新面,新碗新筷,新年画,新摆设——新气象,新面貌,清新怡人;迎祥光,接瑞气,满院生辉。

  迎春,有锣鼓,有秧歌,有鞭炮,有焰火,有火红的灯笼,有簇新的春联,还有春节晚会、贺岁影片。从腊月二十三,一直到正月十五,红红火火,热热闹闹,既养眼又提神。春节,是一道盛宴,是物质更是精神。生活的节奏放缓了,人们从从容容地享受新年的快乐。若是天公凑趣,不期然地来一场小雪,银装素裹,恍若仙境,那会更有味道。空气因为雪的纯净会更清新,远村因为雪的映衬会更美丽,孩子因为雪的参与会更兴奋——春节,也因为雪的降临,有了更多的内容,有了更多的谈资,有了更多的希冀。雪降祥瑞,来年一定会是一个丰收年景。

  春节,是一个团圆的节日,是一个欢乐的节日,更是一个和谐的节日。无论身在何处,无论家在何方,人们不辞辛劳辗转回家,就是为了过年;吃好,穿好,玩好,人们想尽了办法制造欢乐,就是为了舒心。聚少离多的日子,团圆是一种梦想;走亲访友的日子,问候是一种愿望。为了营造一种和谐的气氛,人们可以忘记隔阂,可以丢掉烦恼,可以抛却恩怨,化干戈为玉帛,捐弃前嫌,从头再来。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到了初一,便开启新的一年,一年之计在于春,人们心中自然有了打算。年轻的心,又开始催发理想,点燃激情。

让协商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培育‘赣事’好商量品牌,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政协新闻网
解决烦心事 笑迎高铁来
● 本报记者 熊灵 通讯员 曾志明 谢建春 政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