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逆水行舟——新常态下看江西工业新变化

12.01.2015  11:38

  江西日报记者 黄继妍

  2014年,江西经济和全国经济一样,悄然进入新“拐点阶段”。从高速到中高速的增速换挡,使得我们面临的经济形势更趋复杂,对全省工业经济提出更高的要求和全新的挑战。

  逆水行舟,方显英雄本色。这一年,全省工业战线紧紧围绕“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的十六字方针,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全力推动工业产业升级,交出了一份来之不易的靓丽“答卷”。

   增速放缓中的进位赶超

  “2014年,我省工业呈现出‘增速趋缓、缓中趋稳’的态势,工业增速保持全国第四,同比排名全国进位,非常不容易。”省工信委经济运行处处长辛清华告诉记者,2014年一开始,经济下行压力就让全省工业经济艰难起步。促生产、稳增长成为新年伊始的首要任务。

  2014年2月7日,春节长假后上班第一天,省委书记强卫来到江铜集团调研,看望慰问职工。同一天,省长鹿心社冒着严寒细雨来到江铃集团,调研江铃生产经营情况,协调解决事关企业发展的重大问题。

  省四套班子领导带头挂点帮扶企业,各设区市也建立了市领导挂点帮扶重点企业工作机制。省、市两级领导挂点工业企业超过400户,主营业务收入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三分之一以上。通过定期调度、部门会商,帮助企业解决融资、用地、用工、用电等各种困难,增强了企业应对困难、坚定发展的信心和能力。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我省还整合设立2亿元专项资金,鼓励工业企业增产增效;出台“三百”工程实施意见,提出用3至5年,培育100户优强企业、100个知名品牌、100名优秀企业家,加速推进全省工业升级。

  2014年1至11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6163.1亿元,同比增长11.8%,高出全国平均增速3.5个百分点,列全国第4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全国工业增速大幅回落1.4个百分点的背景下,江西工业增速仅回落了0.6个百分点,8月份以后一直保持稳定增速。

   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共舞

  省工信委综合处处长王小永认为,在新常态下,国内外市场变化对工业发展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我省以前的低成本优势已不再具有,必须寻找新的增长动力,使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良性互动、共同发展。

  近两年来,我省坚持把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引领未来发展的主导力量来抓,调整修编了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并持续加大投入,加强扶持。在全省产业格局中,汽车、航空、绿色食品、医药、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异军突起,增速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汽车和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将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利润增速均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利润的增幅。

  传统产业是我省工业的支柱和主体,正不断改造升级。2014年,预计我省有色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6500亿元,纺织、建材产业突破2000亿元。我省首个服装创意产业园正式进入建设阶段,国家级大型稀土企业集团组建工作有序推进,产业链不断向中高端延伸。

  节能降耗让绿色增长动力更强劲。2014年1至11月,全省六大高耗能产业同比增长10.1%,增速低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1.7个百分点,占全省工业比重下降0.6个百分点。预计全年全省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8%左右,可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有望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累计下降25%的目标任务。

   发展速度与质量效益同步

  经济发展,既要速度,更要质量。

  2014年,江铃乘用车销量实现翻番,江铃轻卡成为企业第一款月销过万辆的产品。江铃前11月利润同比增长47%,全年主营业务收入有望突破500亿元。在2014中国企业500强中,江铃位居288位,比去年大幅前进25位。

  在江西,像江铃这样厚积薄发的企业越来越多,支撑全省工业提质增效。2014年1至11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利税总额增长16.1%,排名全国第三;利润增长17.2%,高于全省工业产销指标增幅,也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减少35.4%。在最困难的钢铁行业,新钢全面扭亏为盈,方大特钢盈利,萍钢利润大幅增长,预计3家重点钢铁企业全年可累计比去年同期增加利润1亿元。

  创新成为提升发展质量效益的重要途径。在新成立的江西福能动力电池协同创新公司,一项大幅提高锂电池容量的关键技术得以突破并量产,企业产品在国内同类电池芯市场中抢占了最大份额。在全省,像这样的科技协同创新机构已成立了18家,涉及航空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近两年,我省投入4亿元引导资金,有效带动企业投入21.36亿元用于科技创新。全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突破200家,崇义章源、三川水表等成功晋级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