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升级系列报道】鄱余万成功“变脸”高效生态农业基地
今视网12月13日南昌讯(记者 良保)鄱阳、余干、万年依傍鄱阳湖,历来有“鱼米之乡”之称,都是传统的农业大县。自被纳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后,四年来,在发展现代农业上先行先试,积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全国优质农产品种养加工基地。2013上饶市共完工农业项目170个,完成投资70.96亿元,其中仅鄱余万三县就实施项目61个,真正实现了高效生态农业基地。
为支持三县在发展现代农业上先行先试、积累经验,率先建成全国优质农产品种养加工基地,进而促进全市由传统农业大市向现代农业强市转变。上饶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支持鄱余万建设全国优质农产品种养加工基地的若干意见》,还成立了以分管领导为组长的支持鄱余万建设全国优质农产品种养加工基地工作领导小组,从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切实加大对三县农业发展、基础建设、农村社会事业等的帮扶力度。如采取对三县的已正式上市农业企业,由市财政一次性给予每个企业50万元的奖励等相关措施。
同时,鄱余万三县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发挥广袤平原、利于规模化种养的优势。整合涉农资金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实施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切实加强了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工程建设;积极实施新增优质畜产品开发工程,以建设生猪、肉牛、肉鸽、水禽、蛋禽等畜禽基地为重点,大力推行生猪、肉(奶)牛、家禽标准化养殖;围绕渔业经济总产值超100亿元的总目标,积极发展“大、特、野”优势水产品,打造出大宗淡水鱼优势产区,虾蟹优势产业区,鳅鳝、乌鱼和珍珠优势产业区;围绕粮食、生猪、家禽、鱼类、珍珠、果蔬、茶油、芡实、林产品等重点产业,积极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实现了农产品销售由卖原材料向卖终端产品转变、生产方式由人工作坊式向自动化生产转变、加工程度由粗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
据相关数据的统计,截至目前,已建立万年贡米优质稻基地12个、40万亩;余干县规模化泥鳅基地全省最大、达4000亩;乌鱼预计年产量6600余吨,产值1.1亿元,余干及鄱阳县有望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乌鱼养殖大县。迄今,上饶市已建立部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 52个,还有6个县成功申报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2013上饶市共完工农业项目170个,完成投资70.96亿元,其中仅鄱余万三县就实施项目61个。
除了进行大面积的农业基地建设,三县还注重链式发展,壮大发展了一批经营主体,用以辐射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通过建立先进标准,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成熟的经验转化为了现实的生产力。三县乃至上饶市农业企业实现了高产、优质、高效目标,完成了从“卖劳务”的四流企业、“卖产品”的三流企业向“卖标准”的二流企业、“卖品牌”的一流企业的“大踏步前进”。目前,三县共创建各类国字号招牌23个。
这一系列措施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增加收入、更快致富。2012年,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分别带动鄱阳、余干、万年农户户均增收1466元、5050元、2166元;鄱阳、余干、万年三县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6003元、6499元、7002元,其中余干、万年两县的增幅达18.2%,高于全市近4个百分点。今年1—9月,三县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分别达4223元、4010元、6817元。
接下来,上饶市将进一步发挥绿色生态的资源禀赋优势,在支持鄱余万建成全国优质农产品种养加工基地的同时,辐射和带动该市由传统农业大市向现代农业强市转变,力争到2015年,实现“百千万”目标,即打造年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绿色生态农业龙头企业一个以上、实现绿色生态农业综合产值超千亿元、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逐步将该市打造成中部地区重要的产业转移承接示范区、沿海地区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和全国著名的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