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重新认识戏剧:作品有技术含量 思想却滞后

26.11.2014  18:18

从11月到12月,第六届戏剧奥林匹克在北京举办。这也是继希腊雅典、日本静冈、俄罗斯莫斯科等城市后,戏剧奥林匹克首次来到中国。据介绍,总部设在希腊的戏剧奥林匹克被视为当今世界戏剧艺术领域国际影响最大、学术地位最高的戏剧交流展演活动,也是获得国际奥委会授权使用“奥林匹克”的文化交流活动。

对中国观众来说,短短两个月内能够在家门口欣赏如此数量的国际一流大戏,是件幸事。而戏剧奥林匹克带来的全新戏剧观念和办节理念,也引发了戏剧圈内外的思考。近日,在第六届戏剧奥林匹克与中国戏剧发展研讨会上,专家和学者就中外戏剧的理念和思想对比、戏剧节的机制创新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差距:我们的作品有技术含量,却在思想上滞后

用好戏荟萃、大牌云集来形容戏剧奥林匹克一点也不为过,短短两个月,来自全球22个国家和地区的45台剧目将在国家大剧院等17个剧场展演。铃木忠志、特尔佐布罗斯等多位大师的作品也首度来到中国。“无论从规模还是水准上,此次戏剧奥林匹克可谓空前。”中国戏剧文学学会副会长梧桐评价,特别是其中的10多台外国戏,无论是从理念到思想,对中国的戏剧界来说,都是一次洗礼。

在已经过半的戏剧展演中,戏剧奥林匹克国际委员会主席特尔佐布罗斯的《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立陶宛OKT剧团的《哈姆雷特》等剧目,不但受到观众热捧,一票难求,也对国内戏剧观念产生触动。

上海戏剧家协会理事、导演郭小男说,就像在奥林匹克体育比赛里看到了全世界优秀的健儿,在戏剧奥林匹克上我们也看到了世界优秀的话剧,看到了差距,我们的作品有技术含量,却在思想上滞后。这一点,也获得了国家话剧院副院长、导演王晓鹰的认同。

比如日本导演铃木忠志的作品,他本次带来的《李尔王》《大鼻子情圣》,将能剧等元素融入话剧艺术,将西方经典现代表达,以自身文化理念和世界对话,让不少人获得别样的审美体验和冲击。

王晓鹰说,大师给予的深刻启发,是不去迎合观众表层的需求。“戏剧的发展,靠的是艺术家对戏剧更深刻的理解,向观众传递更深刻的东西而发展的。”王晓鹰说,这让我们认识到,戏剧绝不仅仅是表面的好听好看,而是要触及内心深处和精神层面。

正如中央戏剧学院党委书记刘立滨所说,无论是观众还是戏剧人,戏剧奥林匹克让我们重新认识戏剧。

机制:委托代理让小众艺术节更大众

当在北京寒冷的天气里遇到最温暖的戏剧,我想很多人心中那种兴奋、那种对北京的眷恋,将会充满整个心扉。”在提到对戏剧奥林匹克的感受时,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向勇感性地说。

是的,戏剧奥林匹克吸引的不但是戏剧业内和爱好者,有很多普通观众也第一次走进了剧场;吸引的不但是北京的观众,也有全国各地的观众在向北京汇聚。

戏剧能让一个城市不再只有钢筋水泥。”向勇说,希望通过此次戏剧奥林匹克能够营造一个戏剧生态,在主办单位、院团、观众,包括媒体以及专业的评论人士之间进行创意的交流、思想的交换、产品的交易。

此次戏剧奥林匹克的办节机制,也引发了业内对国内如何举办节庆的思考。据了解,本届戏剧奥林匹克由北京市政府、戏剧奥林匹克国际委员会共同主办,北京市文化局承办,中国对外文化集团独家执行。在向勇看来,本次戏剧奥林匹克是节庆运营社会创新的新尝试。他认为,文化产品分为公共产品、私人产品、准公共产品三类。准公共产品的运作模式不能单纯靠政府运作,也不能单纯靠市场的力量。

戏剧奥林匹克的举办,是通过委托代理模式,保障小众的独立艺术节和政府办节庆之间进行各种资源转换,并达到一种平衡。”向勇说,这创造了多元价值,而不是单一的票房价值,不是所谓的政府政绩,而是综合的收入和效益,从而成功打造了一个准公共文化产品,办成了一届公共文化节。

北京市文化局局长陈东表示,戏剧奥林匹克前半段的成功举办也给了很多启示,下一步会总结经验,把北京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城市和文化的发展优势。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