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X,让房屋征收不差钱——看南昌市创新模式破解棚改资金难题

02.05.2014  15:21

  棚改之难,难在缺钱。对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城市来说,这个难题尤为突出。   

  困难不能成为不作为的理由,没钱不能当做无视百姓疾苦的借口。面对棚户区百姓改善住房条件的热切期盼,如何破解棚改资金难题?这考验着党委、政府的执政智慧和民生担当。   

  自2013年7月启动新一轮棚户区改造以来,南昌市解放思想,转变思路,探索出了“市级统筹、综合平衡”法,创新出了“1+6+x”运作模式,让棚改房屋征收不差钱。   

  区级财政无力兜底。据了解,西湖区万寿宫街区棚改工作早在10年前就被提上了议事日程,而青云谱区十字街更是先后启动过三次,第二次启动的时候甚至有的老百姓已经到外面租好了房子,结果还是没改成,原因就是区级财政无力垫付大量的资金。以十字街为例,该地块棚户区改造初步估算需投入38亿元,土地出让收入仅为10亿元,缺口达28亿元之多。这么大笔的投入,单靠青云谱区财政来解决,难度简直不可想象。   

  当“不敢拆、不想拆,没钱拆”成为各城区的普遍意识时,2013年南昌市却重点推进了十字街、万寿宫等十大改造项目,涉及房屋建筑被征面积154.35万平方米、百姓9284户,而且征收补偿几乎高于市场同类房价四成。

  资金从何而来?“局部不能平衡,追求整体平衡;静态不能平衡,追求动态平衡;近期不能平衡,追求远期平衡;内部不能平衡,追求外部平衡。为了破解单个项目收支难以平衡的问题,市里在新一轮棚改过程中采用的是‘市级统筹、综合平衡'法。”南昌市委常委、副市长刘建洋道出了该市在棚改投入上“一夜变富”的举措:“首先由市里统筹整个棚改资金,当某个城区某个地块的改造成本大于土地出让收益时,先从该城区其他收大于支的地块拿钱进行填补;若某个城区整体改造项目都不能平衡的话,则从其他有结余的城区专户里拿钱来进行补充,最终达到整体平衡。当整体都还平衡不了的话,就依靠棚改地块改造后上面建起来的商业、旅游等带来的后期收益来进行动态平衡和远期平衡。”   

  然而,在土地出让与征迁补偿启动这个时间差里,如何做到不差钱?   

  在棚改过程中,南昌市创新出“1+6+X”运作模式。“1”即由市土地储备中心筹措资金负责政府主导的旧改项目,土地出让净收益全部进入市土地储备中心专户,为后续棚改准备启动资金。“6”即由市政控股集团、市城投公司、昌工控股公司、轨道公司、旅游集团、市水投公司6 家市属国有平台筹措资金负责棚改项目。“X”是指引进社会资本参与棚户区改造。目前,南昌市已与中国黄金集团合作启动了东湖区青山南路改造项目;与绿地集团合作即将启动象山南路改造项目。为了保证旧城改造质量,南昌市对“X”设置了准入门槛,必须是全国知名房地产开发商或者有丰富旧城改造经验的开发商。

  “1+6+X”运作模式效果明显。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该市已落实融资额度约 250亿元,其中各类贷款约200亿元。而去年已启动改造的土地都还未挂牌出让,加上这笔收入,可以基本保障南昌棚改资金。   

  新的运作模式,让各城区在棚改中可以不用再考虑征迁资金问题,将更多精力放在与群众沟通上。万寿宫街区从启动开始,只用了42天时间就基本完成了房屋征收工作,十字街只花了32天……卸下包袱,轻装前行,该市各城区不断刷新着房屋征收工作的 “南昌速度”。

  找到破题“法宝”,南昌市进一步增强了把棚户区改造这项民生工程做实、发展工程做好的信心。   

  根据2013—2017年改造规划,五年内,南昌市将改造288个地块,总占地面积约4.7万亩,房屋建筑面积约2058万平方米,涉及居民约9.6万户。   

  坚持一手抓新城发展,一手抓旧城改造,在英雄城南昌,一幅“新老联动、两岸共辉”的秀美城市画卷正在徐徐展开。(刘小荣  范志刚)

来源: 江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