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东良:学生减负,当先为教师“减权”

28.11.2013  12:18

  教育部在其官方网站发布《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通知》,《通知》要求,以小学生减负为重点,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11月27日 中国新闻网)

  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出相关具体措施来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对广大学生来说,是一个好消息。但是,这些年来为学生减负,喊的次数不少,执行的效果不佳,学生的书包依然沉甸甸,学生的课业负担依然过重。这个问题如何破解?

  一些教师在教室的权力过大,以致于上级文件进不了教室,是学生们过重课业负担得不到减少的主要原因。一些学校,教师到了教室,在学生们面前就是“皇帝”一般,说话“一言九鼎”,所说的话都是“圣旨”,学生们要绝对服从。一些教师为了自己所教学科“出成绩”,布置作业就往往要多一些。由于小学生们的年龄都较小,再加上从小对教师有服从心理,就无奈地去完成一项项本不应有的“超重”作业。

  一些教师布置较重的作业,往往说是为了学生们自己的前程考虑,这具有很大的欺骗性。提高学生的成绩,可以通过在备课、讲课和指导方面下足功夫,教师的功夫下足了,课堂上的教与学才能事半功倍。希望以布置大量的作业来提高成绩,多是教师懒惰所致。事实上,那些经常布置大量作业的教师,其教学成绩往往也不突出。

  上级“为学生减负”的文件到了学校,学校不能仅仅传达到每一个教师就完事。要切实加强对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教育,并要建立对教师强有力的监管机制,加强监督。对于一些视上级文件为儿戏,在教室里个人权力大过政策,我行我素、顶风违纪,继续布置大量作业的教师,要从严处理,毫不留情。眼里没有上级规定、我行我素的教师,是师德最差的教师,不配站到讲台上教书育人。从严处理这些教师,合情合理。任由教师违纪而不监管不处理,只会使教育行风不正,使很多孩子享受不到上级好政策的“阳光”,只会使正在成长的身体常常处于“超载状态”而不堪重负,从而影响到身体和心理健康成长。

  把教师过大的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是为学生减负的关键所在。把这一点做好了,才能让上级的好政策进得了学校,进得了教室,落实到每一个学生的课桌上和书包里,才能让“减负”的“阳光”照到每个孩子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