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画家陈上智:我的画离开农村离开农民就“一文不值”

23.10.2014  22:42
农民画家陈上智 作品《有爱才有福》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展出

    编者按: 编者按: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指出:“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染铜臭气”。在举国上下学习贯彻落实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之际,中国江西网利用品牌特色专栏——网络典型人物报道,聚焦了一位沾满泥土气息的基层文艺工作者陈上智。面对记者的采访,这位农民画家说,“我的画离开农村,离开农民就一文不值。”这种朴实的话语、严谨的创作心态正是对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一种生动诠释。

    陈上智今年70岁,只有小学文化的他当了大半辈子农民。凭着画画的手艺,他也曾在大城市打拼了十年,选择回乡的原因不是挣不到钱,而是“只有闻到乡下的泥土味,画画才有灵感”。今年5月,陈上智的一副画作《有爱才有福》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展出,成为名副其实的农民“国际画家”,这让村里人,包括他的妻子都不禁对他刮目相看。

    陈上智的画不讲究准确的人物造型,也不讲究结构透视,在他粗放的线条和明快色彩中,却透露出农村人淳朴率真的情感。“年轻时候在城市,以为美是要标新立异、要夸张,回老家我才发现,其实我们农村人对美的定义很简单,庄稼丰收、家人平安和睦再美不过。

    妙手丹青 农民画走进联合国

    江西万安县罗塘镇晓瑞村,到镇上有30多里路。今年5月,这个偏远的小山村爆出一个轰动新闻,农民画家陈上智的作品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大展。

    纽约当地时间5月21日18时,“世界情·中国梦——中国农民画精品暨东丰农民画赴联合国总部大展”在纽约联合国大厦启幕。陈上智的作品《有爱才有福》展示序号为62号。

    画中的爷爷弄孙而乐,媳妇给婆婆洗脚,孙女为奶奶递去鞋袜。房间里贴着孩子的奖状,挂着丰收的蔬果鱼肉。右上角的“”字成整幅作品点睛之笔。

    谈起赴联合国总部展的作品,陈上智说,画是今年过年产生的灵感。“每逢过年,我两个在外地打工的儿子们都回家团聚,我带着小孙子挨家挨户串门拜年,看见媳妇帮婆婆做家务的、孩子们放烟花的场景都很有感触。我想,大家都希望有一个和谐的家庭,和谐的祖国。这就是我这幅画想要表达的,只有家庭和谐和睦,祖国才会和谐。

    一手握锄头 一手拿画笔

    农民画能在国际上展出,陈上智没有想到。文革期间,他念完小学就一直在家种田。在同村人眼里,一个农民不拿锄头反而拿起了画笔,多少有点怪。

    六十年代,村里很多家庭吃不饱饭,陈上智却更愁没钱买纸笔画画。当时唯一赚外快的方式是帮当地生产队运粮食,抗100斤粮食走30多里地去镇上卖,每趟可以赚3角钱。那时陈上智只有十来岁,能抗50斤,饿着肚子赚了1角5分钱便去买纸和笔。

    陈上智说,自己一直有随身带纸笔的习惯。干农活的时候,看见农民劳作的场景很动人,他就掏出纸笔记录下来。成熟的大南瓜、山坡上的鸡群、割稻子的农妇……生活中的不经意的场景都能成为他的素材,可以拿来“临摹”。

    “我一生都在追求美,年轻时候用写实的手法去记录他们,却不知道这就是美。农村人的幸福很简单,种下去种子收获粮食,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吃饭,就是幸福。”陈上智说。

    “我的画一旦离开农村,离开农民就一文不值

    1994年,陈上智跟人去了深圳打工,在一家工艺品公司负责设计工作。

    “当时去应聘,那里的负责人就让我画一幅画给他看。题目是临摹一个裸体外国女人,我从没有练习类似题材的画,只能硬着头皮上,没想到通过了。”陈上智说那时候他一个月的工资有5000多元,画画让他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

    陈上智在公司干了十年,这期间,他大部分经济花费在买书上,不认识的字就翻字典,同时还到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学习。

    在深圳,陈上智结识了很多画画友人,也意识到自己与专业画家的差距。“那时有朋友告诉我,艺术这种东西很难搞出名头,得有自己的风格。绘画有国画、油画很多种,国画分写人物花鸟、工笔写意,一定要专精一门,标新立异,久而久之才能有所成就。

    2004年,60岁的他拒绝了老板的挽留,坚持回到江西万安县晓瑞村,为了陪伴妻子,也为了回到乡村寻找他灵感源泉,他相信自己要寻找的美在家乡。 

    “我是一名农民,我深知自己该怎样用手中的笔去描绘农村的生活,所以我的画可以让很多农民有共鸣。我用画去抒写农民的心声,因为很多就是我血液里特有的东西,农村有很多很美很好的画画素材,我的画一旦离开农村,离开农民就一文不值。”陈上智说。(来源:中国江西网 记者谢子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