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道明谈《归来》:片中主角就是我的父亲

12.05.2014  13:16

  我们通常用“相濡以沫”形容夫妻之间的感情。张艺谋新片《归来》里陈道明和巩俐的爱情,就是这样的。因为文革,这对夫妻经历了聚散离合,等到陈道明“归来”之时,巩俐已经忘记了他——于是,陈道明为失忆的妻子弹琴、念信,甚至送她去火车站“接自己”……日子茫茫如水一般淌过,一件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交织成篇,人生不过如此。

  就这样的简单故事,加上两个演员的表演,让斯皮尔伯格哭了一个小时。除了这位大导演,在之前的看片活动中,不少影院经理、媒体记者也都哭了,其中还有不少段子,比如有女记者刻意素颜看片迎接飙泪。昨天,快报天堂电影院与杭州金逸影城联合举办的《归来》点映场又多了一个段子,一个读者哭到手里的纸巾都不够用。读者王黎明说他母亲几乎从头哭到尾,哭完后附上三个字的评价——蛮好的。

  这次天堂电影院观影活动,我们共收到23份有效问卷,读者给的平均分是4.26,其中12人给影片打了满分,他们的年龄从20岁到66岁都有。看来,杭州观众被张艺谋这部归来之作打动了。

   从商业回到现实 张艺谋这次回家了

  一年多前,张艺谋和老搭档张伟平大张旗鼓地分手了。当时,他就怀揣着《归来》“”进了乐视,新东家当时的表态是“你喜欢就拍,我们绝不干涉”。这似乎意味着他可以从商业大片回归自我表达了。在《归来》叫“归来”之前,张艺谋其实想过很多名字,比如《另一个人》。但最后还是用了“归来”二字,张艺谋不否认片名中也有自己的寄托在里面,他说:“我没有大的奢望,只是希望找了新东家之后,从此能有一个安静和纯粹的创作环境,也就心满意足了。

  参加这次快报天堂电影院的浙江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张子帆很认可张艺谋的归来。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他,经历过文革那段时期,他对电影感触很深,“在电影中,我看到了张艺谋早年拍摄的《秋菊打官司》,没有刻意的煽情,单靠演员,靠情节、靠台词已经让影片很饱满,张艺谋做的事情,就是在关键的时候打住,然后继续往前走。

  《归来》的变化很大,与他之前的《英雄》《满城尽带黄金甲》完全不同,曾说过”喜欢浓郁的东西”的张艺谋一下变得很朴素。这也是张艺谋故意为之,在《归来》里,他对自己擅长的东西进行相当的压制,无数次他跟自己的内心争斗,但最终扛住了诱惑,因为他要“变成另外一个人”。张子帆说:“这一次,看不到走商业化道路时张艺谋的色彩、构图与刻意的渲染,整部电影非常收敛,这才是第五代导演原来追求的东西。《归来》这个名字取得很好,有着多重含义,这不仅是故事中一个家庭的归来,也是张艺谋对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一种回归,他也‘回家’了。”

   演的是自己父亲 所有人都赞陈道明

  25岁的读者宋帅杰对文革没有什么印象,他称自己被影片中细腻的感情打动了,尤其是巩俐风雨无阻地去车站接丈夫的画面,深深印在他脑海里。相比张艺谋的商业片,他更喜欢这部充满浓郁人文情怀的文艺片,“这部电影用最平实的画面,讲了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故事。”24岁的卫莉则哭得稀里哗啦,没有看过电影原著小说的她为片中简单的爱情故事唏嘘不已,在天堂电影院的问卷中,她写道:“向来缘浅,奈何情深,相逢何必曾相识。”陪着母亲过来看片的蔺向宇一直等到人走光时,才和泣不成声的母亲一道走出影院,她说:“很感人。两位老人相濡以沫的爱情,值得我们年轻人学习,相知、相伴,才是一辈子。

  除了12个打满分的读者,剩下的读者有打4分的,也有打2分的。分数打得低的读者大都认为影片节奏太慢,剧情显得拖沓。

  所有读者都认可的是陈道明的表演。陈道明说他片中饰演的陆焉识就是自己的父亲。张艺谋找他之前,他已经看过《陆犯焉识》,“我就说,那个人物形象,我有。”陈道明演戏有个习惯,喜欢在拍摄影片之前,为自己所演的角色画一个形象,而他给陆焉识画的第一幅画就是一张像父亲的脸,“我创作这个人物的时候,心里特别瓷实,陆焉识是我演过的数十个人物中,跟我生活距离最小的,唯独这个人物是我可以体验着来的。”陈道明的父亲和陆焉识以及所有中国知识分子一样,经历了文革。“我看到我父亲的那一声叹息,那种发呆,那种回来的紧张,那种待人的惶恐……这是谁都不会代我体会到的。”陆焉识的造型有好几副眼镜,陈道明最终挑了一副最像父亲戴的。(记者 宋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