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静悄悄的变革 永丰试水“家庭农潮领跑江西

05.12.2013  13:49

  11月24日,冬日的天空中飘着冷雨,永丰县佐龙乡永吉公路旁的一大片蔬菜大棚笼罩在雨雾朦胧中。然而,走进大棚,一股暖意和绿意却迎面扑来,满满一棚的青、红辣椒正温暖地“过冬”,绿色的青菜、毛豆长势喜人。一眼看不到边的蔬菜大棚,构成了冬日的永丰田野上的一道亮丽风景。

  这片大棚的“主人”是钟光平。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他便从事蔬菜专业种植,从最初4亩责任田的小打小闹,到后来承租150多亩地的种植大户,到今年7月成为“光明家庭农场”的农场主,钟光平的身份发生了质的改变。表面上看,成为家庭农场主后,钟光平只是家里多挂了个家庭农场的经营执照,然而,看不到的变化却在不长的时间里悄然而至。

  “最大的好处是对流转的土地更放心了,过去租赁的土地有些是口头契约租赁,随时有可能被要回去。”钟光平介绍说,县里规定,要成立家庭农场,必须要有正规的土地承包合同或流转合同才能注册,他现在种植的400多亩地如今都换上了正式合同,“这就具有法律效力,过去在农田建设和长远发展上的顾虑没有了”。

  “可别小看了这小小的执照,登记家庭农场后,意味着农户和大户实现了自然人向企业法人的身份转变,成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随行的县委农工部部长傅勇告诉记者,“一旦引入企业经营理念,家庭农场就要按照企业成本效益核算方式进行经营,这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思路,也是提高农业集约化经营水平的重要途径”。

  “现在蔬菜基本实现了标准化、规模化生产,仅辣椒1天就能纯赚1万元,这都得益于家庭农场啊!”钟光平手指蔬菜大棚,难掩兴奋之情。“以前只管种植不问市场,如今成为家庭农场主后,跑市场、找订单成为最关心的大事,经过多方联系,自己种植的蔬菜全部实现了农超对接,蔬菜销往北京及吉安等地100多个大小超市,走上了订单式产品销售模式。品牌意识也大大增强,注册了‘兄弟西瓜’商标。下一步,准备加强与省农科院、县蔬菜研究所的合作,引进优质新品种,探索蔬菜套种、多茬轮作等新型种植模式,并生产供港绿色无公害蔬菜,对此充满信心。”

  在工商部门注册建立家庭农场不仅在永丰是头一回,在全国也属新鲜事。“家庭农场”的概念首次出现在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在没有现成模式可循的情况下,今年5月,永丰县在全省率先出台了《永丰县家庭农场认定登记管理暂行办法》大胆先试先行,引导全县已经具有一定数量和优势的种养大户们走出了家庭农场经营的第一步。尝到家庭农场的甜头后,全县的“家庭农场”风生水起,创造日平均诞生1户家庭农场的奇迹。据工商部门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全县家庭农场达191个,注册农场数量占全省的五分之一多,位列全省第一。

  如今,钟光平式的家庭农场正在产生示范和裂变效应。儿子钟云武中专毕业后一直在外务工,收入还不算低。一次,他陪着到吉安超市送蔬菜,发现家庭农场的生意挺有干头,于是,辞职回家与父亲一道注册了云武蔬菜家庭农场。目前,农场经营收入达360万元,纯收入100万元。

  恩江镇聂家村委会郭家自然村村民郭雄原先在外地搞水产养殖,今年他回到村里,把200多亩荒芜滩地以平均每亩每年200元的价格租赁20年,成立了富兴水产养殖家庭农场,当上了农场主。“如果农场正常运转后,每年赢利可达八九十万元。不仅使这个农场成为永丰县最大的水产养殖供应基地,而且还成为休闲旅游垂钓基地。”郭雄憧憬着美好未来。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又使永丰家庭农场主们看到了更加清晰美好的未来。傅勇表示,县里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促进农村土地流转的精神,正着手研究制定《永丰县扶持家庭农场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促进家庭农场的发展。同时将落实土地确权登记,规范土地流转机制。通过制定土地流转管理办法,将土地权证变更至家庭农场名下,家庭农场以不超过租赁期限的土地产权办理抵押贷款,为家庭农场获得发展资金。同时对家庭农场实行农机补贴倾斜,对参加商业保险的保费实行政府补贴,家庭农场必将迎来新一轮的大发展、大提升,成为撬动全县农业发展升级的有力支点。

  一张小小的家庭农场执照,高效盘活了土地,培育出既懂生产又懂管理营销的新型农民,提高了农业集约化经营水平,实现了农业可持续发展。守着“一亩三分地”的时代已渐行渐远,一场农业生产与经营方式的变革正悄然展开。驱车离开永丰,氤氲的烟雨中,记者一路上凝望着田野上时隐时现的连片大棚、鱼塘,脑海中不断闪现钟光平、郭雄,还有更多农民的笑脸……

  本报记者任辛黄颖邱玥

赣州首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通车
  (记者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日9时30分,上饶之窗
江西今年建设设施蔬菜35万亩
  宁都讯(记者梁健、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