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节上演风沙版“我是歌手”

05.05.2015  00:38

  孙楠、郑淳元、李建等歌手成为户外音乐节嘉宾,过去只和摇滚、文青有关的音乐趴变成与流行歌星、通俗观众互动的合家欢,让人无法理解。其实,这么说吧,如果把音乐节想象成一个拼盘演唱会,事情就好理解了。

  每逢“五一”“十一”假期,就是全国上下音乐节扎堆的时候,各地文艺青年相约在人潮人海中随着音乐POGO狂欢。随便一数,接下来几天就有上海草莓音乐节,镇江长江国际音乐节,北京乐谷理想音乐节,杭州氧气音乐节等相继拉开帷幕。

  细细想想,是的,今年“五一”在北京没有草莓和迷笛了,而另一怪异之处莫过于已敲定的音乐节演出名单里,居然有孙楠、郑淳元、李健、谭维维这些人,是不是有走错舞台,换错频道的感觉。

  音乐节不再是摇滚的天下

  “音乐节”这个概念,在多数人理解中文艺格调偏高,应该只和摇滚、文艺青年有关,跟大众领域的流行歌星、通俗观众、广场舞爱好者还是有些距离,一下子变成合家欢,让人无法理解。主办方这么玩,到底耍什么花招?其实,这么说吧,如果把音乐节想象成一个拼盘演唱会,事情就好理解了。

  首先,除了迷笛、草莓、长江和乐谷被称为“四大音乐节”的老资格户外音乐趴,中国的多数音乐节,并不以卖票为盈利目的,也不是能每年如期进行的常规音乐节,承办方多是临时班子,也许就是一次性的商业行销的策划创意,一切只为热闹,夺眼球效应,音响、调音等效果如何不必管,只要人多就行。

  既然是商业行销,这些音乐节背后多少跟当地的旅游、地产、文化创意等背景挂钩,真正买单的其实是一些超级赞助商。因此,请什么人,怎么请,并非由观众口味决定,得看主办方的喜好。管他摇不摇滚,越大牌越有号召力越好,人多、热闹才是最大诉求。

  这样的音乐节,免不了有赠票,赠送给客户、朋友、家属,赠送给各机关单位,拿出另外一半象征性地售票。像跑遍全国的恒大音乐节,实质上是为地产打广告,里面歌手也多半是恒大音乐的签约艺人,或经常合作的大牌。可以想象这种特色的音乐节,看似大阵仗,基本不赚钱。贪图大,图人多,艺人杂,阵容乱,荤素搭配,观众基本都是乖乖虎,在保安的看护下统一叫喊、文明POGO(表达狂热的蹦跳和冲撞),临走不忘丢下一地垃圾。

  作为一个音乐节,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群众,制造噱头也是重大任务。连摩登天空的草莓音乐节都曾请来杨臣刚[微博]这种和摇滚八竿子也打不着的网络歌手,以及MC石头那样的城乡接合部杀马特搞怪DJ,一边舞台是摇滚甩头,一边是“老鼠爱大米”的魔性,那全国各地的音乐节,更不把摇滚当成音乐节的唯一指标了。

  话题、人气和腰包都满了

  孙楠、郑淳元这些身价不菲的流行歌星和独立乐队、“小众”艺人,出现在一个地方,除了主办方出得了价钱,请得起。有时,这些明星也愿意放下身段,去闹哄哄的现场秀亲民、拉人气,走一走基层群众路线。

  毕竟音乐的有效传播方式已经发生改变,从过去的录音室发专辑、试听会、巡演,到如今通过电视综艺节目、拼盘演唱会等形式传播,大众接受的音乐已经不再是新歌创作,而是屏幕上的熟脸和熟悉的声音,只有反复地强化自己的形象才是判断“当红”的标准。过去艺人会对演出环境和音响效果有很高要求,对受众的选择也有自己的判断标准,如今他们大多也不用操心这个,音乐节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商演走穴,何况出场价码相较于前几年有了提升,上去唱几首歌,打个招呼,戴墨镜闪人,腰包就赚得满当当的了,何乐而不为?

  何况去年张曼玉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在闹哄哄的现场和八级大风下,“女神”狂乱的荒腔走板已没有人介意,倒是她一句“所以请再给我20个机会吧”令人记忆深刻。由此掀起的话题热度,一定程度上也迫使大牌歌手推翻过去传统的商演形式,转而投身到音乐节的漫天黄沙中,毕竟这才是热乎乎的宣传效果和人气聚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