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大趋势 要有大力度
●王直平
12月8日,省政协召开界别协商座谈会,围绕“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议题,畅所欲言。
为搞好此次界别协商,省政协副主席李华栋率省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部分省政协常委、委员、专家、学者组成的调研组,于6月至10月深入江西日报社、江西广播电视台、省出版集团公司等省内主要媒体单位开展实地调研,与省委宣传部、省发改委、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省通信管理局以及电信、移动、联通三大通信运营商等有关部门和企业召开座谈会,听取情况介绍,并赴外省学习考察。应势而动顺势而为
从“铅与火”“光与电”走到“数与网”,新兴媒体诞生和发展的过程,就是现代科技加速发展的过程,深刻改变着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一方面传统媒体受众越来越少,发行量锐减,广告额近乎腰斩;另一方面,新兴媒体发展如火如荼,但也存在滋生谣言的隐患。”协商座谈会上,率先发言的省政协常委姚电开门见山,认为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已到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关键时刻,必须认清新形势,牢固树立“不融不行、迟融不行”的理念。“省委、省政府和新闻主管部门应加强对融合发展工作的统一指导,研究制定全省统一的融合发展规划。”“要做好顶层设计、宏观指导和综合协调,及时梳理研究融合过程中遇到的共性问题,避免各自为战。”姚电委员的发言站位高,思考深,赢得了掌声一片。省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专家组组长黄鹤也认为媒体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趋向必然。“媒体融合发展已上升到了国家战略,这不仅是媒体人亟待攻克的重大课题,更是一个摆在各级党政领导、主管部门面前的重大挑战。”他建议借鉴湖北、上海、重庆、浙江等先行省市的经验,成立一个由省委、省政府领导挂帅的媒体融合领导小组,加大对平台建设、资金支持、资源整合的工作力度。危中有机事在人为
纵观省内新媒体,目前还没有出现类似“澎湃新闻”“界面”“九派新闻”“上游新闻”等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平台和产品。江西日报等媒体推进的融合发展项目,在一定程度上仍属传统媒体的“附属品”。省政协委员刘平分析之所以出现媒体融合“两张皮”现象,根源在于传统媒体不想转、不敢转、不会转,存在“要我融”的心态,没有“我要融”的自觉,甚至产生了抵触情绪。为此,他建议从管理机制上破除传统媒体各部门之间、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之间的壁垒,建立全媒体全通道的传播环境,使传统主流媒体的表达方式更加互联网化。“对于传统媒体人来说,大多还是‘爬格子的一代’,正在形成的新媒体不是这代人的“母语。”南昌市政协委员金笛建议大力引进专业人才,同时通过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之间互派人员交流学习,定期轮岗等方式,提高媒体从业者驾驭各种新兴媒体的能力。来自江西日报社的省政协委员陈晓云鼓励传统媒体人不要被“唱衰”报纸、电视、广播的声音所吓倒,而应该化危为机,迎难而上。“中国江西网、江西手机报的发展,离不开江西日报;江西网络电视台的发展,也离不开江西电视台。这从一个侧面证明:离开了传统媒体的‘保驾护航’,新兴媒体则会‘寸步难行’”。他建议省委、省政府尽快出台鼓励媒体融合发展的优惠政策,在人事编制、财税政策、版权保护、融资、引进高端人才的薪金等方面给予倾斜,重点扶持几家省级媒体深度融合,做大做强,进而实现以强带弱、以强扶弱,推动江西媒体行业整体发展。省政协委员杨玲玲也呼吁尽快加大对“手机报”“手机江西台”和重点门户新闻网站的资金扶持力度,加快媒体融合发展步伐。坚持导向肩负责任随着新兴媒体的裂变式发展,传统的舆论引导和传播格局经历着巨大的改变,舆论生态更加复杂。“无论内容如何创新,形式如何变化,政治方向不能变,舆论导向不能丢,媒体底色不能改。”“有人民的地方,就应该有党的声音;人在网上,阵地就应拓展到网上。”“要有‘阵地意识’,让主流声音在互联网上占据舆论主导地位”……省政协常委姚电、省政协委员陈晓云、南昌市政协委员金笛纷纷提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应该始终坚持党管媒体原则,把正确导向贯穿到融合发展的各个环节,紧紧握住舆论主导权,更好地传播党和人民声音。省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专家组组长黄鹤建议省财政厅站在确保舆论安全、做强做大新闻舆论阵地的高度,参照中央和其他省市的做法,设立“媒体融合发展专项资金”,以重点项目为抓手,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并将承担党和政府宣传喉舌重大责任的江西日报、江西广播电视台的新媒体人头经费开支列入省级财政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