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指挥家谈“蒙古歌曲合唱”:原生态是关键

19.01.2014  12:40

  中新社呼和浩特1月18日电 题:香港指挥家万建平谈“蒙古歌曲合唱”:原生态是关键

  作者 乌瑶

  “我相信,像这样的旋律,到西方世界去演出,是很有震撼力的。”18日,在排演间隙,记者见到了万建平,他正在与内蒙古民族歌舞剧院蒙古族青年合唱团准备当天晚上演的无伴奏合唱演出。

  万建平,出生于上海,是香港城市合唱团、香港城市青年合唱团等多个合唱团的总监、指挥。万建平演出经验丰富,先后踏足欧洲、北美、澳大利亚、中国、韩国等地的著名城市,有移居加拿大经历。

  万建平口中所说的“旋律”,正是以合唱形式表现的蒙古族歌曲。他表示:西方人对旋律非常敏感。旋律一出来,他就知道这个旋律出自哪里,想表现什么东西。而蒙古族民歌,跟自然很接近。

  万建平曾经在香港举办过56个民族的音乐会,对中国少数民族音乐都有涉及。“特别大气”是他对蒙古族音乐的评价。“他们传递着一种特别内心的、人性的、很深沉的部分,传递着跟草原、跟牛羊、跟大自然之间的一种关系,有一种大爱在里面。

  “在这几天的排演过程中,我也从中感受到了蒙古族的这种精神。包括他们声音里透出来的那种气质。”万建平如是说。

  万建平于9日来到内蒙古,这几天一直与他互动的是内蒙古民族歌舞剧院蒙古族青年合唱团。该团成立于1987年,是中国擅长演唱无伴奏合唱的团体之一,团员全部是蒙古族,其演出脚步遍布世界多地。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杨玉成教授告诉中新社记者,合唱并不是蒙古民族的传统表演形式。“蒙古民族歌曲合唱”把蒙古族传统音乐元素与合唱方式相结合,融入呼麦、长调、短调等蒙古族传统音乐形式。目前,其在作品和演唱风格上都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不少曲目都是中国合唱音乐的经典,受到国内外观众的喜爱。

  万建平表示,要想真正走到外面、走到西方世界去,“原生态”是关键。“首先一点就是要非常全面、到位地把民族精神表达出来,这是最重要的。”万建平感慨,“自己是蒙古族,能够把自己的一种经历、一种感受,乃至上一辈人的感受唱出来,这才最重要。而不要很肤浅的、只是唱了一个民族的歌。

  不仅是西方社会,万建平也推荐中国其他城市来感受这种音乐形式。“目前我们的生活节奏过于快,物质冲击太大,社会变化也太大,人们生活不接‘地气’。这时候就需要这种来自‘大地的呼唤’,来自于草原的呼唤,醒一醒,让人们安静下来。”万建平说着,自己也笑了。

  万建平呼吁,希望能多一些这方面的创作、多挖掘一些蒙古族民歌、把一些口头流传的民歌整理出来,改编成合唱,让更多的人来认识到蒙古族人的生活状态、方式和价值观。

  “一个文化在本土,人们可能不会觉得有什么。当拿到外面去,人们就会觉得‘哇,很好’。其实这种交流也应该列入合唱团的一个长期计划。这样也更能体现出一个合唱团的生存价值。”万建平对文化交流这种形式非常认可,觉得很重要。“合唱团只是一个壳子,它最终是要把这份感情传达出去。而且你对外部世界的了解,反过来,可以帮助你更深刻、更全面地了解自己。

  谈及蒙古族青年合唱团的未来发展,万建平表示:希望能够更有大的投入和力度,能够系统地、有时间表路线图地,一步一步走下去。这样的话,既能把本民族的东西让外面的人看到,也能使每个合唱团的队员有一种唱着本民族歌的自豪感,和不断学习的满足感。(完) (中新网江西新闻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