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高县“四轮驱动” 全力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

20.04.2016  12:33

  近年来,上高县紧紧围绕水稻机插这一制约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关键因素,积极组织联合攻关,强化农机与农艺融合,成功突破了水稻育插秧机械技术瓶颈,扎实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工作并取得初步成效,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稳步提高,2015年全县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2.4%,机插水平达25%,机械植保水平达18%,稻谷烘干率达30%。

  一是领导重视,高位推动,做到三个到位,即:组织领导到位。成立了县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示范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组织实施、技术指导、咨询服务等;县政府坚持每年举办1次早稻机插现场演示会,邀请合作社、种粮大户、农机大户、农机(技)人员参会观摩学习。资金保障到位。县财政每年安排农机装备建设经费10万元、水稻工厂化育秧经费3万元,专门用于扶持水稻机插推广工作。同时,对新购高速插秧机用户,在享受国补的基础上,每台再补贴2000元;对新购插秧机的所有用户,每台赠送秧盘500只,激发了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和种粮大户购买使用插秧机的热情。督查考核到位。县政府把水稻机插工作纳入乡镇农业工作年终考核内容,要求每个乡镇至少确立1个水稻机插示范村,且示范村机插面积不得少于100亩,由县农机局进行实地督查考核,年终综合考评打分。

  二是强化协作,部门联动,做到三个加强,即加强部门配合,发挥相关职能部门作用。在县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示范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相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合力推进,确保了全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推广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县农业局负责落实大棚育秧、技术服务、生产指导和种子化肥等农资供应;县农机局负责农机和配件供应及维修服务、农机作业调度等工作;县水利局负责规划水井、节水灌溉等水利工程建设;县金融部门负责做好农业生产贷款服务工作;相关乡镇及村组负责做好土地转让、劳动力组织等工作。加强技术攻关,发挥农业科研院所作用。全县与农业部专家组、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开展联合技术攻关,先后有中国农科院、中国水稻研究所、江西农业大学、江西农科院等单位专家来指导培训,参与项目实施,开展试验研究。2016年,全县又与中国水稻研究所合作,正在新建水稻标准化育秧工厂,计划投资1.1亿元,由上高县荣尧农机合作社承建,占地55亩。该项目采用国内最前沿的自动化育秧技术,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4月底建成,可提供2万亩大田机插秧苗;二期工程完成后,共可提供10万亩大田机插秧苗。加强扶持引导,发挥农机合作社等服务组织作用。充分发挥农机合作社等社会化服务组织农业机械多、资金雄厚、田块连片集中、管理规范等优势,运用财政资金和项目的杠杆作用,进一步加大农机合作社等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扶持引导力度,使其成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的主要承建者。目前,全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内的机耕、机插、机收、机防、稻谷烘干作业全部由农机合作社等社会化服务组织承担。

  三是精心组织,项目驱动,实施好三个农业(农机)项目,即:2012—2013年连续二年承接全国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项目,项目实施2年,建立了14个示范点,示范面积6500亩,辐射带动全县新增机插面积5万亩,并成功总结了一套适合县情的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集成及其技术示范推广模式。2013—2015年全县连续3年被农业部列为水稻成熟技术集成推广及双季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攻关试点县。项目顺利实施,三年共新建核心示范面积1.5万亩,该试点项目实现了双季稻机械化育秧技术、品种筛选、生产技术模式、农机农艺融合技术的四大突破。2013—2015年,连续三年实施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共完成补助资金800万元,共完成机插、机耕和机收作业20万亩,促使全县主要粮食生产机械激增。三年间,全县新增联合收割机998台、大中拖470台、粮食烘干机72组、高速插秧机20台、大型植保机械18台,农机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为全县发展现代农业和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提供坚强的装备保障。

  四是整合资源,示范带动,高标准建好了三个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村。2015年重点整合开发部门的土地平整,水利部门的小农水工程和农业部门的高产创建等项目资金,建成了泗溪镇曾家村、锦江镇董丰村、新华村等3个核心示范基地、示范面积5200亩,以点带面促进了全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