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启良:高收入国家的衡量标准及其相关概念

15.10.2014  18:21

全省第三次统计科普征文

 

  今年4月,国家发改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在通报我国启动“十三五”规划编制情况的同时,表示希望通过“十三五”的努力,使我国人均GDP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在2020年时接近或进入高收入国家的行列。由此可见,成为高收入国家将是我国下一个五年发展规划的目标。提起“高收入国家”这个名词,自然会问衡量高收入国家有什么标准,同时还会与经常听到的“中等收入陷阱”、“发达国家”这一类的概念做比较与区分,本文拟围绕这些话题做一初步讨论。

 

  一、衡量高收入国家的指标及其标准

 

  高收入国家是用什么指标来衡量,达到多少才算高收入国家,国际上是有统一标准的。世界银行以“人均年国民总收入”为衡量指标,把不同收入水平的国家划分为4类,即高收入国家、中等偏上收入国家、中等偏下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每年7月初核定标准;标准是每年都在变化的。根据2012年的标准,人均国民收入达12616美元属于高收入国家;低于1035美元为低收入国家;4085美元则为中上和中下收入国家的分界线。

 

  人均国民总收入是按人口平均的国民总收入(GNI);那么,国民总收入又是怎样核算的,与国内生产总值(GDP)有何种关系?国民总收入这一指标在1993年前被称为“国民生产总值”(GNP)。1993年,联合国将国民生产总值改称为国民总收入。国民总收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结果。一国常住单位从事生产活动所创造的增加值在初次分配中主要分配给该国的常住单位,但也有一部分以生产税及进口税(扣除生产和进口补贴)、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非常住单位;同时,国外生产所创造的增加值也有一部分以生产税及进口税(扣除生产和进口补贴)、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该国的常住单位,从而产生了国民总收入的概念。从计算方法上,GNI=GDP+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

 

  国民总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不同,国民总收入是个收入概念,而国内生产总值是个生产概念。从国民总收入的计算公式,可以看出国民总收入与GDP的数量关系,当一个国家“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为正值时,或者说一个国家挣了外国(常住单位)的钱时,国民总收入大于GDP;当一个国家“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为负值时,或者说一个国家的钱被外国(常住单位)挣走了的时候,国民总收入小于GDP。在我国,从1993起,大多数年份的国民总收入低于国内生产总值,但幅度都未超过2%;但有的国家则超过了10%。

 

  据有关资料研究推算,高收入国家的最低人均国民总收入标准大致在2001年突破1万美元;同时,按照目前趋势预测,到2020年,高收入国家人均国民总收入的最低标准有可能提高到1.42万美元左右。

 

表  2005—2012年不同收入类型国家划分标准的变化

 

                                                                                                            单位:当年价美元

 

 

年          份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高收入国家

10726

10994

11456

11906

12196

12276

12476

12616

中收入国家

3466

3553

3706

3856

3946

3976

4036

4085

低收入国家

875

905

935

975

995

1005

1025

1035

 

 

  注:上表中数据的具体含义:以2005年为例,人均国民总收入等于或大于10726美元的国家为高收入国家;在3466美元到10725美元的,为中高收入国家;在876美元到3465美元的,为中低收入国家;等于或低于875美元的,为低收入国家。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的《国际统计年鉴》;2006年为推算数。

 

   二、高收入国家与“中等收入陷阱”现象

 

  当一个国家长期徘徊在中等收入阶段而不能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的时候,所谓“中等收入陷阱”的情形就出现了。中等收入陷阱是指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最终出现经济停滞的一种状态。

 

  世界银行在《东亚经济发展报告(2006)》中,首次提出了“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基本含义是:鲜有中等收入的经济体成功地跻身为高收入国家,这些国家往往陷入经济增长的停滞期,既无法在工资方面与低收入国家竞争,又无法在尖端技术研制方面与富裕国家竞争。一个经济体从中等收入向高收入迈进的过程中,既不能重复又难以摆脱以往由低收入进入中等收入的发展模式,很容易出现经济增长的停滞和徘徊,人均国民收入难以突破1万美元。进入这个时期,经济快速发展积累的矛盾集中爆发,原有的增长机制和发展模式无法有效应对由此形成的系统性风险,经济增长容易出现大幅波动或陷入停滞。大部分国家则长期在中等收入阶段徘徊,迟迟不能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是中、低收入国家,存在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问题。像巴西、阿根廷、委内瑞拉、墨西哥、马来西亚等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均进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直到2010年,这些国家的人均国民总收入仍然处在0.7万至1.1万美元的水平,长期徘徊在高收入国家俱乐部的门槛之外。经济学家们认为,中等收入陷阱发生的原因主要是低端制造业转型失败,低端制造业可以带来中等收入,但是伴随而来的污染,低质、低价形成恶性循环。

 

   三、高收入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关系与区别

 

  在讨论关于高收入国家的话题时,可能还会问到一个问题:高收入国家就是发达国家吗?答案是:不一定;但发达国家一定是高收入国家。有的国家人均国民总收入达到甚至远远超过了高收入国家的标准,但未被列入发达国家,如因石油资源而富有的一些西亚国家。目前,世界上200多个国家中大约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香港、澳门和台湾)达到高收入国家标准,占全部国家总数的30.7%。欧洲是高收入国家最多的地区,高收入国家数量占全部国家比重达54.8%,亚洲占24.2%,美洲占14.5%,大洋洲和非洲各占3.2%。在欧洲的45个独立国家中有34个属于高收入,高收入国家覆盖面达四分之三。北欧、中欧、西欧所有国家在较早的时候就已经进入了高收入国家的行列。亚洲的50个国家中有15个国家达到高收入标准,东亚有日本、韩国以及中国的香港、澳门和台湾5个国家和地区;西亚有以色列、科威特、沙特阿拉伯、阿曼、阿联酋、卡塔尔、巴林8个国家;东南亚有新加坡、文莱2个国家。大洋洲共14个独立国家中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是早期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的国家。在美洲,美国和加拿大是最早进入高收入行列的国家,在35个拉丁美洲国家中,巴哈马、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巴巴多斯、智利、圣基茨和尼维斯、安提瓜和巴布达、乌拉圭进入了高收入国家的行列。在56个非洲国家中只有北非的利比亚、中非的赤道几内亚2个国家达到高收入标准。

 

  实际上,国际上对什么是“发达国家”的定义似乎也尚未完全一致。联合国统计司对“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划分是:通常把亚洲的日本、北美的加拿大和美国、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欧洲(除前南斯拉夫、东欧、独联体外)都列入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统计中,南部非洲关税联盟和以色列被认为是发达地区和国家;前南斯拉夫为发展中国家,东欧国家和在欧洲的独联体国家既不是发达国家,也不是发展中国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定义的“发达经济体”则包括34个国家或地区,分别是:澳大利亚、奥地利、比利时、加拿大、塞浦路斯、捷克、丹麦、爱沙尼亚、芬兰、法国、德国、希腊、中国香港、冰岛、爱尔兰、以色列、意大利、日本、韩国、卢森堡、马耳他、荷兰、新西兰、挪威、葡萄牙、圣马力诺、新加坡、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西班牙、瑞典、瑞士、中国台湾、英国及美国;其他国家则为新兴市场及发展中经济体。

 

  高收入国家与发达国家的最大区别在哪?以俄罗斯为例,2013年7月,世界银行公布的各国经济年度“考试成绩单”中,2012年俄罗斯人均国民收入达12700美元,迈入“高收入国家”之列。关于这一排名,俄罗斯人看法不尽相同。有人感到自豪,也有人认为有“注水之嫌”。莫斯科国立大学经济系教授叶甫盖尼?阿夫多库申认为,国民收入的增加意味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意味着购买力和投资力的增强。在全球经济环境恶化的情况下,增加内需将促进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发展,有利于深化经济结构调整。但是不能忽视“人均”背后的收入差距,萨马拉中学教师柳德米拉表示,每天从早到晚辛苦工作再加兼职工资,每月才有2万卢布(约合600美元),绝对称不上是高收入。《共青团真理报》网站发表评论认为,世界银行给俄罗斯的打分偏高,“高收入”只表明了“单科分数”,人均国民收入仅代表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

 

  从高收入国家跨入发达国家行列,需要的是综合成绩。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对发达国家的考核,是对多门“功课”综合考核,包括对“人类发展指数”等指标的考察。

 

  人类发展指数(HDI)是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在《1990年人文发展报告》中提出的,用以衡量联合国各成员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指标,是对传统的GDP指标的修正与完善。通常人们界定一个国家是否属于发达国家,都是用人均GDP来界定,但仅用人均GDP显然存在很多缺点,由于受汇率、物价等影响人均GDP波动大,是很不稳定的;人均GDP只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水平却不能反映其全面发展的情况。而人文发展指数是一项综合性指标,它测量了人类发展的三个方面的平均成就:健康长寿的生命,用出生时期望寿命来表示;受教育情况,用成人识字率及大中小学综合入学率来表示;体面的生活水平,用按购买力平价法计算的人均GDP来表示。这个指数在0~1之间,指数越接近1,说明这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程度越高。2011年,联合国计划开发署发布的全球187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文发展指数,按照指数的高低把被评价国家分为“超高人文发展”、“高人文发展”、“中等人文发展”和“低人文发展”四种类型,其中,超高人文发展、高人文发展、中等人文发展的国家数各为47个,人文发展指数平均分别为0.889、0.741和0.630;低人文发展的国家有46个,这些国家的人文发展指数平均为0.456。中国属于中等人文发展国家,2011年人文发展指数为0.687,在187个国家中排101位。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都具有超高的人文发展指数;但不是所有具有超高人文发展指数的国家被认定为发达国家,如西亚的阿拉伯国家卡塔尔,2011年人均国民总收入达到8万元美元以上,人文发展指数(0.831)达到“超高人文发展”水平,但并未被认定为发达国家。2011年,俄罗斯人类发展指数0.755,属于高人文发展国家,排世界第66位,不如古巴(第51位);出生时预期寿命为68.8岁,不仅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还低于中等人文发展国家的平均水平(69.7岁);健康指数也低于中等人文发展国家的平均水平。

 

 

(作者单位:江西省统计局科研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