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山打造 根亲文化数字基地

12.03.2015  14:33

  本报鹰潭讯 (江西日报记者杨淑玲)3月7日,CCTV-4中文国际海峡两岸栏目首条播出重要新闻,台籍全国政协委员骆沙鸣建议“我们要建立大数据的族谱数据库,为两岸寻根谒祖提供综合性服务”,这引起了修谱专家彭堂华的注意。当天,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十位方志谱牒专家学者汇聚鹰潭,就中华根亲文化数据库工程建设进行研讨。

  我国向来都有“国有国史 家有家谱”的说法,志谱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民族的血脉信仰,近年来受到国家日益重视。而江西是志谱文化大省,北宋文学家欧阳修便是志谱文化的旗手,其创立的族谱编修理论与方法,在后世广为流传,影响深远。但由于传统的地方志、家谱族谱都是靠甲骨、碑石、竹简、布帛、纸张等传承,保存、修补、阅读都极不方便,成为困扰众多方志和谱牒制作人士的“头疼”之举。且历史资料遗存浩繁,一般修谱,短则数月,长则数年。2003年,鹰潭籍志谱专家彭堂华在武汉结识同仁后,立志要将这一传统文化与互联网相结合,开发简单、便捷的实用软件。彭堂华的想法得到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的支持。2013年年底,彭堂华回到鹰潭,在龙虎山的香炉峰成立了根亲文化数字基地,让广大志谱工作者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

  研讨会上,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希清等来自北京、深圳、泉州、武汉、长沙等地专家,对志谱数字化予以了肯定,并提出了不少建设性意见。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旅游与文化产业创新专家伍飞先生认为,中华根亲文化数据库是一种文化创新模式,具有划时代意义,是中央提出的传统文化创新的具体实践。今后的家谱、族谱或者地方志,只要一张硬盘或者上网即可,方便快捷,且不仅只有文字,还可图文并茂,音像具现。据悉,中华根亲文化数据库基地已初具规模,为江西、湖北、安徽等近十个省的数十个姓氏和数十个县市区建立了数据库,目前成为国内最大的方志谱牒互联网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