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一份悠然心境 夜夜有月处处有竹柏
原标题:借一份悠然心境 夜夜有月 处处有竹柏
小白看世界
一熟人在朋友圈分享了篇热门文章《从中国到澳洲有多远》,内容大致是从各个角度全方面对比两国差异,以论证我国旅游进步之路漫漫。
去年父亲从德国学习归来,张口闭口“法兰克福如何如何”,“巴黎怎样怎样”。某天一家三口坐在一起吃晚饭,他看着母亲做的排骨炖豆角一唱三叹,“哎,你是不知道啊,德国的烤猪肘多么香,那有这么——大”,边说边用手夸张地比划。
母亲眼皮都没抬,冷笑一声:“爱吃吃,不吃拉倒,才出去几天就变成假洋人了。”父亲讪笑,坐下来埋头苦吃。
有时候生活中确实会偶尔遇到这样的现象,出国旅游不到一个星期的朋友,一回来就不习惯了。具体症状表现在常常于朋友圈分享一个月前的旅游照片,配文“怀念在Osaka的那个夜晚,天空中的繁星灿烂”,或者“感觉自己至今都没有离开过,灵魂还留在那个恬静的小镇上”。
在长篇大论异国的蓝天白云碧水青山之外,他们批判的重点往往转往人文方面:“环境的差异只是客观存在,但是软件上的距离才令我心痛。”河内路边摊三万越南盾一碗看不出原料的pho代表了真正的美味,清迈饮品店二十铢一杯的速溶咖啡散发着专属于东南亚的热情和香气,他们夜不闭户,他们路不拾遗,他们热情开朗,乐于助人,擅长指路——仿佛在国内所有人指的都是错路一样。
当然,将这些归咎于崇洋媚外也是片面的。对于一些人来说,这种让全身心涤荡的震撼是没有预兆、不分地点的,或许来源于高原上的一碗青稞酒,抑或是黄姚古镇青石板桥上的一只懒猫,以及每一家酒吧里都能听到的吉他轻弹“滴答滴答滴答”,总有一种和日常生活迥然不同的感动。
所谓旅行,不仅是让自己抽离于日常,跳到一个新的环境,更是为自己编织一个新的梦境。我们平日里往来于寓所公司两点一线,如流水线上的产品一般生活,少有闲暇留意身旁的风光,只能凭借假期和旅行偷得几丝闲暇。在旅行之前,便为未知的远方做出了许多美好的预判,然后在旅途中通过种种细节印证,仿佛彼时彼地的良辰美景恰是为自己而设,感动我们的,并不是异乡的风景,而是我们自身。
不是别处的月亮比较圆,是因为只有在我们抽离了日常的冗杂之后,才得以好好地欣赏。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少的不过是一份悠然的心境罢了。